亚洲或出现不良资产廉价出售潮 但投资仍存风险


  * 中国的不良贷款和次级债引发买兴

  * 因一些基金和银行撤回业务,竞争或减少

  * 投资面临监管风险

  路透香港3月26日电---从中国的不良贷款到地产商债务,亚洲不良资产不断增加,一些投资者预计将出现一波减价销售,规模或不亚于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时期.

  为数不多的既有资金又有勇气的买家可以选择范围广泛的廉价投资品种,包括5,000-9,000亿美元的中国不良贷款,也包括陷入困境的小型家族企业资产.

  对冲基金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九死一生,投资银行中的所有权交易部门则收到总部命令撤出亚洲市场,以修复资产负债表.

  市场上只剩下资金充裕的对冲基金及其他专业机构,竞争对手减少,可以从陷于困境的卖家手中找到优良的资产.

  许多投资者希望今年下半年找到最好的投资对象,因此次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料难以在明年之前平息.

  Olympus Capital主管Edan Lee在路透私募股权和对冲基金峰会上表示,"对我们来说,基本上就是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一幕重演,坐下来和其他公司要说的就是,这就是我们过去做过的,也是我们现在要做的."

  与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不同的是,这次亚洲不可能受到美国消费者大手笔的救援了,这对新加坡和香港这样已陷衰退的经济体来说不是好兆头.

  对于私募股权基金公司Asia Alternatives的创始合伙人Laure Wang来说,那意味着这些经济体或比十年前遭受了更多打击,也造就了更多的机遇,特别是在印度和韩国.

  她称,"这次对我们来说好像形势更为不妙,但这次也或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危机."

  **中小企业的阵痛**

  中小型企业尤为脆弱.上月,标普曾警告称,亚洲新兴企业正面临流动性的挑战,包括从生产资料到建材和汽车等各个领域.

  投资银行的不良资产可能将成为这些投资公司进行收购的另一来源.

  对冲基金研究机构另类投资管理协会(AIMA)主席Christophe Lee表示,"半国有化的大型银行不得不剥离更多资产,无论你有什麽计划,讨论的仍将是同一件事情:无论何种方式,这些资产必须被剥离."

  企业的财政压力亦将导致不良贷款(NPL)在亚洲银行中进一步增加,虽然目前为止,这些银行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仍安然无恙.

  中国的情况尤为如此,大量的不良资产可以追溯至近十年前清理金融系统的遗留产物,亦包括新的商业及地产贷款变质.

  大量不良贷款可以低价购入,只要有小部分得以复原,就能够获利.

  另类投资公司Cube Capital驻香港董事Tom Holland表示,"中国的供应量非常之大.此轮周期把很多传统(不良贷款)买家都赶出了市场,这意味着竞争也少了很多."

  **公司债务**

  债务市场亦提供了另一投资机会,不管是可转换债券还是一般债券.根据ING数据,来自亚洲新兴市场公司债中,有265亿美元处于不良水平,或是收益率在10%以上.

  Cube Capital的Holland对此表示"从流动性和可选择的企业类型讲,我们仍认为这个市场还有巨大的价值."

  作为其中一个例子,ING分析师推荐投资者买入中资地产开发商--绿城中国(3900.HK: 行情)2013年到期的债券和世茂房地产(0813.HK: 行情)2016年到期的债券,这两种债券的当前市价均远低于票面价格.

  尽管如此,投资者亦面临很多陷阱,包括政府随时可能推出相应监管措施,投资中国的不良贷款时尤其如此.

  Asia Alternatives的Wang表示,"有很多企业想投资国内各地的不良贷款,但我们认为这种战略十分有难度,你必须对当地可能出台的法律法规及实施时间了如指掌."

  Olympus Capital的Lee则表示,"亚洲有很多小型企业是企业主的血汗劳动成果,这些企业很难能出售资产."

  "让他们从这些成功企业走开...从情感和其他方面讲都很难,"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