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真实--真实的困境


  红楼梦开篇第1回篇目上就介绍了2个人,一个叫甄士隐,一个叫贾雨村.后人考证,曹雪芹其实用的谐音,实际意思是”真事隐去”和”假语村言”.接着又让贾雨村在半梦半醒的时候来到一个半真半假的地方,大门上横写4个大字太虚幻境,两旁写着一副对联,叫做”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整个故事就在这种似真还假的环境中展开,终于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名著.200多年来,不知出了多少揣摩考证,穿凿附会,养活了多少红学家.

  

  一二十年互联网的发展似乎也把我们这些做互联网的人带到了一个颇似太虚幻境的地方,我们的服务半虚半实,用户的行为半假半真.这种局面让大家进退失措,左右为难,分寸很难拿捏,姑且称为真实的困境.

  

  从WEB2.0兴起,几年来圈内人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即用户的真实性是推动网站成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实战中,目前国内2。0类网站促进真实的基本方法差不多都是源于MYSPACE和FACEBOOK,即通过注册程序和PROFILE的填写来增加真实性。在细节上,各家自有各家的招数。例如,校内网06年的时候比较强调学生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如果再有真实头像,就给个星号,算模范用户,各种权限大一些。另外,散布在各学校的校园大使也做点身份查证的工作。一年下来,有星号的用户比例保持在40%左右。星号用户在活跃度,人均PV,朋友数量等方面平均看,1个顶没有星号的6个用户。由此形成了网站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成长力(近来的情况没打听,也许还在坚持吧?)。51的玩法简单些,但很强调照片,尤其是女孩子照片的真实性,有一套复杂的验证措施,也形成了网站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成长力。海内比较强调名字和照片的真实性,具体验证办法不清楚,但对外以真人网络为号召。一起网在用户注册的时候有几个必填项,包括姓名,E-MAIL,性别,家乡,居住地,学历和工作,鼓励大家真实填写,但既不强迫也不验证。其他一些2。0网站办法不同,看的也不多,总的感觉是有简化注册真实性要求的趋势。

  

  记得99年做联众的时候,注册环节也有个演变过程。开始大家希望用户尽可能真实,有真实姓名,网名,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等项目,注册链接通过E-MAIL发送。10年前当然没有现在的觉悟,但朴素的感情是希望大家以牌会友,越真实越好,而且还有抑制耍赖作弊的作用。以当年联众在休闲娱乐游戏上一支独秀的地位,有这种想法应该算不上奢望。但很快注册程序就开始简化,最后只剩下网名,PASSWORD两项,即注即得了。繁衍至今,已经成为绝大部分需要注册的网络服务的通例,无庸质疑,天经地义了。其基本理由无非是用户嫌烦琐,怕隐私泄露,怕遇上坏人,怕信息被滥用,因而影响网站的推广和用户增长。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能摆脱关于真实性的困境。如果促进真实的手段还是靠注册环节实现,如果用户们还是以同样理由拒绝真实,我们这些2。0的信徒们该如何推广网站,吸引用户呢?靠邪门歪道?靠一招鲜?靠降低真实性?如果这样,我们还是在做2。0吗?我们和几十个成功和几十万个失败的1。0网站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关键是如何理解真实。写文章和写博客的差别在于文章可以愿意写多长就写多长,博客写长了好多人不愿意看。所以我把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分10个题目写,就象前一阵写的十谈朋友系列一样,来个十谈真实。希望与业内愿意讨论2。0基本问题的朋友共同切磋。这篇算开头,把问题抛出来,有空的时候再一篇谈一个看法。

  

  简单地说,我对2。0时代网络生活真实性的看法也可以借一位早年红学家的话来概括。

  王希廉在他的《红楼梦总评》中论道:“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在2。0时代刚刚起步的时候,我们无非是在开始书写各自版本的红楼梦而已。

  

  今天加周末公司搞项目管理培训,几十号人都在洗脑。我属于朽木不可雕之列,索性抽几分钟继续写关于真实性的博客。

  

  如果单纯孤立地谈论真实,特别是把真实等同于真名的话,那真实不是区分1。0和2。0的标志之一。1。0网站或服务至少有几类是要求用户真实的。交友(DATING)网站要求用户真实自我介绍。虽然免不了男士可能把自己身高多说几公分,学历收入夸张一点,女士把体重少说几斤,年龄少说2岁,但如果太离谱了,交友成功率一定为零。电子商务网站要求用户真实地址姓名,不然怎么送货收款?如果是网上支付,那连信用卡的信息也是要报告的。职业介绍网站要求用户真实介绍自己,不真实吃亏的肯定是用户自身。从另外角度看,1。0时代的主流应用和服务是不需要用户真实的。送新闻卖广告只需要知道用户数和点击数,并不在乎具体的张三李四。如果需要知道受众人群,做个市场调查也就能弄清楚个大概。BBS服务看重的是有多少猛贴,刺激出多少跟贴,做好斑竹和重要写手的公关读者具体是什么人无所谓。游戏更是如此,只要钱是真的,人越假越好,玩的就是角色扮演。

  

  由此至少可以简单地得出一个结论:真实是用户付出的代价,服务是用户获得的结果,真实性的付出应当与获得服务的满意度相当。换句话说,这是一场博奕,双方的武器是真实和服务。从用户角度看,如果享用一个服务并不需要真实身份,你暴露真实身份就亏了。如果一个服务需要真实身份,而隐瞒真实身份也可以享用,你就赚了。从服务提供者角度看,如果提供的服务需要用户真实,但用户并不买帐,那公司就死定了。如果提供的服务不需要用户真实,但用户却提供了额外的真实,那就赚了,可以利用额外的信息获得额外的收益。

  

  在互联网产业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上,就真实性问题一直展开着博奕,用户和服务提供者双方的合理期待应当是一分钱一分货,一份真实一份服务。不幸的是,和一切其他产业发展的规律相同,一个新兴产业总是从最简单最容易的地方起步。经过20多年(中国10几年)的发展,网络业中那些不需要用户真实或者只需要一两分真实的服务早就被先行者们发现,研发,运营和占领了。后来者们只剩下2种选择。一种是在已经成熟了的市场上小修小补,精耕细作,拣点成功人士不屑一顾的残羹剩饭充饥,或者做点与传统产业结合的事情,给别人打打下手。这是典型的红海战略。另一种是逼上梁山,寻找那些需要用户三五分真实的服务机会,在那些成功人士不想不敢不会的地方下手。这可以算是蓝海战略。其实这样做还真算不上什么大智慧,大破局,只是多几分希望而已。做从无到有的事情难还是做从有到好的事情难,恐怕要因人而异,不好评估。

  

  回到本题,真实为什么?用户为了换取相应的服务,服务为了获得相应的收益。只需要用户低真实度的服务前人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如果想另辟一番天地,探索需要较高用户真实度的服务是一个现实的选择。什么BLOG,PHOTO,VIDEO,RSS,SNS等等都是这么逼出来的,是自然淘汰的结果。所以我说真实是网络发展的方向,所以我说真实是2。0的特征之一,所以我说圈内人需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场所讨论有关真实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