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吟摄影的特点及意义


   

 

陈长吟摄影的特点及意义

 

蒋书平

 

想说说陈长吟的摄影,是因他的摄影风格自成一家,有典型的代表性。

摄影人最喜欢跟风逐潮。尽管不少影友搜尽天下美景奇闻,拍下一大堆貌似艳乍的作品,但其中大部分作品却给人留不下深刻的印象和回味,究其原因,大部分人把极少部分人当成追逐的对象和标杆,作品只注重了点、线、面的构图技巧和光线视觉效果,画面雷同,缺乏个人独特的创造力,流于形式,流于商业化模式,更谈不上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大部分摄影人来说,是打着艺术的旗帜,步入无意义的圈套,好比一台没有头脑的图片生产复制机器。

是否具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不仅是衡量一个艺术家衡量一件艺术品成功与否的标尺,也是衡量一个艺术家作品创造力能否长盛不衰的标尺。

清新典雅,不以浓丽的色彩取胜,是陈长吟摄影区别于其他摄影的一个显著特征。他镜头下无论是光线色彩还是造型轮廓都是柔和的,无论是风景还是呈现出来的人物表情,都显得寂寥、空旷、淡泊、古远,充溢着和谐内敛的静美。古人讲“至味必淡”,不是淡若无物,乃是绚烂之极的淡定,洗尽浮华的从容,如同“君子之交淡如水”,是对一种度的准确把握理解,非一般的修养境界可得。以《黄河日出》为例,作者没有像更多摄影人一样喜欢利用各种辅助技术设备及后期制作将日出时的光线调解得妖娆浓艳,对比分明,他镜头下的一切都在自然中再现,也因此使部分作品具有国画的品相品质,如《雪野墨韵》、《黄土高坡》、《陕北秋色》等等,耐得人细细咀嚼。

含蓄空灵,具有深远的意境空间,是陈长吟摄影区别于其他摄影的又一个显著特征。国画倡导“画贵深远”,强调绘画要有深远的空间感,同样,在中外摄影史上,一些经久不衰的作品,亦多是摄影家们娴熟地运用透视规律成功表达出深远空间感的结果。陈长吟营造的画面空间感不仅是构图上的,更是内涵上的,这基于他的摄影主题与画面基本都达到了虚与实的结合互补。如《等你百年》一只并不华贵空荡荡的木船,看似与主题毫无关连,因为题目的画龙点睛使这一只船有了无限韵味,画有尽而意无穷;另有《竹篮与水的故事》,竹篮与水,本是八杆子也搅不到一起的两个事物,但偏偏就衍生出故事,天光水影,使画面具有禅境般的空透;再有《春水》、《同命相系》,皆进行了主题与画面的虚实互补,赋予有形的物象以无形的哲学视野。

题材攫取于周围日常事物,注重自我内在情感的抒发和律动,是陈长吟摄影区别于其他摄影的第三个显著特征。人物以《文豪聚会》、《忠实在陕南》为例,余秋雨、贾平凹、龙应台三人或思考或无奈或愤怒、陈忠实的悠然遐思,都是在主人公不经意间抢拍的镜头,不同人物的性格在一瞬间无处隐藏凝固成永恒,看似散漫却又精要;风物以《出墙黄花》、《青藤出墙自风流》、《闯入中坝峡谷》为例, 一支古屋上开出的小黄花、几缕出得围墙的青藤蔓、几朵朽木上结出的小蘑菇,这些被常人忽视的小景,都在陈长吟的镜头之内。摄人在于神取,他充分发挥了人像摄影的记录功效,只有挖掘影像背后的信息,人物才会鲜活起来。并不刻意追求时尚,却又水到渠成地流露出现代生活的意趣气息,皆是因为作者对日常生活独特的视觉和理解,将摄影回归到生活,在生活中提炼圆满了另一个“自我”。记不清哪位成功的摄影师说过:摄影的好题材,就在离你 五十平方米之内的地方。

《摄影诗》集中体现了陈长吟的风格特点。以“诗”为摄影图册命名,大概意思是说,摄影具有诗一样的精神品格。这源于陈长吟首先是知名的散文作家,从散文中汲取摄影的营养,流淌诗歌般的境界,是个人气质、文化修养的综合体现。搞摄影的人不少,文化修养不高却是摄影人的通病,也是造成摄影人盲目跟风失去自我的根源所在。“新茶有味飘香远,古砚无语浸墨深”是陈长吟的两句对联诗,用这两句诗概括陈长吟的摄影特点最为恰当不过。

有人将陈长吟摄影称为“文人摄影”。

艺术风格的最终形成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日臻完善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物质、精力,今后,陈长吟定会拍摄出视野更广阔,色调更丰富的作品。较之文学、音乐、书画,摄影是一门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生艺术,必定出现各展风范、相互促进繁荣的局面。陈长吟的摄影,必将成为一个标杆,产生一定的意义和影响。

200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