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如同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看一遍是不够的,多看几遍,就会发现其中的深意和演职人员的用心良苦。
前几日又去了趟上海青浦,这个让我尤为欢喜的地方,竟然还隐藏着许多不为我知的好去处,以及一些未曾听闻的传说。
课植园有10多块刻有明清时期风流才子诗词歌赋的石碑,不曾想,它们还有着神秘的来头——
文革期间突然消失匿迹,文革结束又神秘浮现?
这个在朱家角流传甚广的说法,其意义似乎以及超出了碑文本身的价值。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奥妙呢?
“课植”乃是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
由此可见中国百姓耕读持家的平和心理
台北市观光协会理事长李路家先生是我的好友,也是我博客的忠实读者。自我推出上海系列博文以来,将旅游作为终身职业的他,便对青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前几日,他协同台北观光协会,中华大道文教基金会一行人前去青浦考察,我义不容辞地从北京赶往上海陪同。要知道,这位年过花甲,却精力充沛的老顽童,在我当年自驾车穿越台湾时,不顾旅途劳顿,一路保驾护航,坚持陪我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让我着实感动。
青浦最美的游览胜地,当然要数朱家角古镇。而我们的落脚点,就在古镇的财苑宾馆。在此安营扎寨,是为了方便带领他们好好地领略一番古镇的神韵与风情。
夜游朱家角,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月28日晚上入住财苑宾馆,老头兴趣盎然,扔掉行李,便鼓动众人去烟雨蒙蒙中的古镇溜达了一圈,先睹为快,才能安然入睡。
3月1日大清早,就嚷嚷着大伙起床,随便扒了几口早餐,开始整天的游历。走的竟然是昨晚的路线。我问,既然来过,为何还要来。老头一本正经地说,这就叫白天不懂夜的黑,黑白分明,各有风情。
这话很雷人,几位女士积极响应,顿时电闪雷鸣,掀起畅快的笑声。
李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为古朴淡雅的水乡之旅,更添几分轻松愉悦。
自然天成的石头骏马可谓园中神来一笔
步入课植园,在楼阁回廊间寻觅古建筑的新奇。拐进课园的一道花瓶形的院门,迎头撞见那块刻有“马到成功”的马头形状的天然巨石,刚好形成一道屏风。
还不等陪同的导游介绍这块石头的由来,李老头就开始乐呵呵地指着它评头论足,“这不小马哥祖宗嘛!”
大家都明白,他说的“小马哥”,不是周润发,而是马英九。于是,又是一阵大笑。
李老头围着那块树立的石马,赞不绝口。天然生成,毫无雕饰,却是一匹昂首前行,健步疾飞,鬓毛竖立的骏马。只是那身子,好像被人细心雕割去了,唯有马首,却也英姿可觑。
“我们应该邀请我们的小马哥,这里认祖归宗的嘛!”李老头继续打趣。
课植园的创建人名叫马文卿,按我们中国“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马文卿的祖宗也就是马英九的祖宗,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这只是玩笑话,我们不为追溯马家的家族史,所以,就此打住。
在浩劫过后自动现身的神秘石碑
“马到成功”的石头马首正对的两边矮墙,就是我们的主角,15块镌刻着不同字体的石碑,镶嵌在墙壁上。
陪同我们的花副局长和戎文注视着那些碑文,说,这才是课植园的宝贝。
文化大革命期间,身为私家园林的课植园遭受红卫兵的摧残,许多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和收藏品被毁,唯独这些碑文突然消失匿迹,免遭浩劫。直到文革结束,它们又离奇重现,可谓匪夷所思。
碑廊长约20米,将课园分为厅堂去和假山区。马文卿是个有文化的商人,修建课植园时处处都体现着浓厚的书卷气息。他聘请雕刻高手,将明朝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祝枝山、唐伯虎、周天球诗文手迹,雕刻于被打磨得平整光洁,每块约重300斤的石碑上,镶于墙壁。
当年,红卫兵找的就是这样的目标,商人——拥有私有财产的资本家,文人——不安分的言论者。虽然马文卿已死,但他的后代还在,他的思想和精神还在,这是红卫兵不能容忍的。于是,他们闯进了课植园,犹如英法联军进入了圆明园。
该砸的砸了,该毁的毁了,该批判的批判了,课植园里原本有的一切,他们都搜查过,打点过了,唯独15块碑刻消失无踪了。红卫兵没有看到,在这座私家园林里上学的老师学生同样没有看到(课植园在1956年被辟为朱家角中学校舍),他们看到的这堵墙,只是一道刷满大字报的墙。
十年浩劫,涂炭的不只是人,还有不可再生的中国文化
据青浦旅游局花副局长说,碑廊的失而复现,有两种说法:一是,文革爆发,一些珍爱文物,有先见之明的师生,用墙纸将碑刻糊上,并刷上石灰水,让它们变得和墙壁颜色,迷惑红卫兵;二是,师生们将石刻文字用石灰粉填平,在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后,又将石灰粉剔除,石碑得以浮现。
但这两种说法都有些欠妥,那些“革命分子”,之前肯定也是知道这里有石碑的,难道你糊了,抹了,他们就不去追究。不涂不抹,反而没事,一涂一抹,肯定出事,你要保护,我便毁灭。这是毁灭者最大的兴奋点。
还有一种说法,就有些讽刺意味了。据说,那些红卫兵当时批斗的主要是校长和老师,摧毁的是些象征着反革命象征意义,封建残余思想,资本主义思想,个人主义思想的东西,那些石碑根本就不会引起红卫兵的注意。
要知道,正是那些苍劲磅礴,笔锋洒脱,气势毕露的名家手迹摹雕,彰显着马文卿不屑仕途的傲气,富贾的财气,文人的骨气。
对如此有内涵的石碑视而不见,你把那些人当睁眼瞎,脑残一族不成?
虽历经坎坷,好在我们今日仍旧可以亲眼目睹石碑上的真迹
石刻,是融文学、书法、雕刻艺术为一体的艺术载体,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不管怎么说,课植园的碑廊完整地保存下来了,稳妥地嵌装在厚实的玻璃罩内,今日的我们才能得见四大才子的手迹。
这是朱家角人的功劳和骄傲,也是我们欣赏艺术珍品,正视历史的教科书,我们应该感到欣慰。
几点备注:
1/ 本博主原则上不删评语,但如有恶性攻击的评语,将删除,下面的评语顺序依次递进;
2/ 本次互动接受读者多次中奖;
3/ 为确保读者身份无误,中奖读者请务必使用新浪博客注册的用户名发表评语;
4/ 如中奖读者博客主页无法留言或发纸条,作自动放弃处理;
5/ 如果中奖评语者为匿名用户,则奖品自动转由下一位使用用户名发表评语的读者领取;
6/
7/ 本博主保留对以上全年互动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严正声明:本文由贾云峰:旅行即人生新浪博客独家首发,网络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作者姓名,报刊、广电等媒体如需转载和引用请事先与本人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转载。谢谢合作!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博主个人网站:www.jiayunfeng.com
公司网址:www.dnjpr.com
邮箱网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