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中说禅:买卖点分类定律


  第一类买卖点:在长期均线在上的空头市场向多头市场过渡地过程中,短期均线与长期均线经常互相粘合缠绕。当短期均线最后一次上穿长期均线后,出现的背驰式下跌,这就构成第一类买点。(这个背驰通常有指标背驰、成交量背驰等,如果不出现背驰,通常不是最后一次的缠绕)。如果卖点,就是短期均线最后一次跌破或接触长期均线后,出现背驰式上涨------量能异常、指标异常等等特征。这就是第一类卖点。

  第二类买卖点:在市场由空头市场转向多头市场后,短期均线在上,当它第一次向下靠近、粘合、缠绕中长期均线,此时出现的下跌构成第二类买点。反之构成第二类卖点。(通常,任何一个级别的趋势中,短期均线对长期均线的第一次靠近、粘合或缠绕,都不会构成趋势的改变,而是一个休息、加油然后再继续原趋势的过程。特别对于周、月线级别的缠绕更是如此。)

  第三类买卖点: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试,其低点不跌破ZG,则构成第三类买点;(这可以类同于次级调整,在趋势或中枢或说区间被突破后的回抽确认等等,可以这样理解,却不要完全生搬硬套)。

  买点定律:大级别的第二类买点由次一级别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点构成。如果资金量不特别巨大,就要熟练短差程序:大级别买点介入的,在次级别第一类卖点出现时,可以先减仓,其后在次级别第一类买点出现时回补。这样才能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短差程序就是:大级别买点介入的,在次级别第一类卖点出现时,可以先减仓,其后在次级别第一类买点出现时回补。对于周线买点介入的,就应该利用日线的第一类卖点减仓,其后在第一类买点回补。

 

         附:  

          有人很关心诸如庄家、主力之类的事情,但散户、庄家的位次分野这类事情不过是市场之不患下的对我所解《论语》熟悉的,对此都很容易理解。有些东西是超越散户、庄家的位次分野的,这是市场之根,把握了,所谓散户、庄家的位次分野就成了笑话。

  对于市场走势,有一个是不患的,就是走势的三种分类:上涨、下跌、盘整。所有走势都可以分解成这三种情况。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而这才是市场分析唯一值得依靠的基础。很多人往往忽视最简单的东西,去搞那些虚头八脑的玩意。而无论你是主力、散户、庄家,都逃不过这三种分类所交织成的走势。

  那么,何谓上涨、下跌、盘整?下面给出一个定义。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所有上涨、下跌、盘整都建立在一定的周期图表上,例如在日线上的盘整,在30分钟线上可能就是上涨或下跌,因此,一定的图表是判断的基础,而图表的选择,与上面所说交易系统的选择是一致的,相关于你的资金、性格、操作风格等。

  上涨: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下跌: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

  盘整: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或者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操作的关键不是定义,而是如何充分理解定义而使得操作有一个坚固的基础。其中的困难在于如何去把握高点和低点,因为高点、低点是有其级别的,在30分钟图上看到的高点,可能在周线图上什么都没看到。为此,必须要均线系统来过滤,也就是前面常说的缠绕的概念,只有在“缠绕前后出现的高、低点才有意义。

  

  这里,首先要搞清楚缠绕是怎样产生的。如果一个走势,连短线均线都不能突破,那期间出现的高、低点,肯定只是低级别图表上的,在本级别图表上没有意义。当走势突破短期均线却不能突破长期均线,就会形成走平”或说停顿;当走势突破长期均线马上形成陷阱,就会形成“粘合;当走势突破长期均线出现一定的反复,就会形成“缠绕”或说交叉。由此可见,缠绕的分类是基于对原趋势的反抗程度,走平是基本没有任何反抗力,“粘合”的力度也一般,而“缠绕”或说交叉,就意味着力度有了足够的强度,而一切的转折,基本都是从“缠绕”或说交叉开始的。特别是大的转折,都往往从死叉缠绕,才诱空诱多成功的。顶部时缠绕后巨量上涨,底部死叉后缩量空跌,发生转折的概率都比较大。

  转折,一般只有两种:一、缠绕后继续原趋势形成陷阱后回头制造出转折;二、出现盘整,以时间换空间地形成转折。第二种情况暂且不说,第一种情况,最大的标志就是所谓的背驰了。必须注意:没有趋势,没有背驰。在盘整中是无所谓背驰的,这点是必须特别明确的。还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这里的所有判断都只关系到两条均线与走势,和任何技术指标都无关。

  如何判断背驰?首先定义一个概念,称为缠中说禅趋势力度:前一缠绕的结束与后一缠绕开始由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相交所形成的面积。在前后两个同向趋势中,当缠中说禅趋势力度比上一次缠中说禅趋势力度要弱,就形成背驰。按这个定义,是最稳妥的办法,但唯一的缺点是必须等再次接吻后才能判断,这时候,走势离真正的转折点会已经有一点距离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第一种方法,看低一级别的图,从中按该种办法找出相应的转折点。这样和真正的低点基本没有太大的距离。

  还有一种方法,技巧比较高,首先再定义一个概念,称为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当下与前一缠绕的结束时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形成的面积除以时间。因为这个概念是即时的,马上就可以判断当下的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与前一次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的强弱对比,一旦这次比上次弱,就可以判断背驰即将形成,然后再根据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的距离,一旦延伸长度缩短,就意味着真正的低部马上形成。按这种方法,真正的转折点基本就可以完全同时地抓住。但有一个缺陷,就是风险稍微大点,且需要的技巧要高点,对市场的感觉要好点。

  纯粹的两条均线的K线图,就足以应付最复杂的市场走势了。当然,如果没有这样的看图能力,可以参照一下技术指标,例如MACD等,关于各技术指标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