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训:从东门犬想到了私欲


 

  大家都知道“东门犬”的典故,说的是公元前208年7月,秦二世胡亥当政的第二年,地位显赫的丞相李斯被灭三族,李斯受五刑暴毙。就在领刑之际,李斯对也同样即将人头落地的儿子谈起陈年往事:“牵犬东门岂可得乎?”意思是说:“儿子啊,你还记得我领着你们牵着黄犬,出上蔡东门去追赶狡兔的情景吗?如今这样的闲情逸致是再也不可能复来了。”

  每每看到这个典故,便容易使人想起悔不当初这句成语,早知尿床不睡觉多好!可是,即使朝闻道,夕死也不悟者仍然前赴后继!两千多年前李斯的教训,还是屡屡发生。

  李斯,秦国名相,才华出众,文字改革功莫大焉。鲁迅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尤其那脍炙人口的治国政论《谏逐客书》,千古传颂!“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说出了一个邦国之兴需要凝聚精华、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道理。

  秦国初定,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逐客,李斯非秦,自然规劝直谏。而一旦权在手,这个书写《谏逐客书》名篇的李斯,却没少干逐客、欺客、杀客的事,焚书坑儒、陷害韩非,无所不用其极!何也?有才无德私欲也!

  古今中外多少事,纳贤聚才集思广益者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抬头望长空,若只有月亮便觉得少了点什么,还是众星捧月好。因此,一旦有了成绩,一旦有了某种职权,一定不要忘了大家的力量!要是老觉得自己了不起、惹不起,老觉得功劳全归自己,差错全属别人,老觉得二亩三分地上老子天下第一,就容易产生嫉妒,就容易担心别人超过自己,就容易进而发出当代版的逐客令!这是官本位的私欲在作祟啊,警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