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过都对不起这么好的天!
本周日程特别紧张,紧张得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昨天去中央芭蕾舞团讲《牡丹亭》,重点讲了要超越所谓“反封建”的一般化理解,超越那种“忆苦思甜”的老生常谈,要体会明朝人的具体生活状态,演出具有普遍性的对生命天然的追求。不要以为今天就一定比封建社会进步幸福,今天千千万万的青少年沉迷于网游,沉迷于奥特曼打小怪兽,那不同样是一种“游园”,是一种“惊梦”吗?杜丽娘的生命意识早已存在,并不是游园给“唤醒”的,而是游园给了她一个纵情“入梦”的机缘。杜丽娘作为一个“团支部书记”型的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心里什么都明白,她所追求的,是一种跟李白同构的人类的“万古愁”。所以,既不要把她演成崔莺莺,也不能演成林黛玉,更不能演成杜十娘也。面对着“良辰美景奈何天”,我们无论干什么,都会觉得对不起那么好的天!好比这阳春三月,我们是应该读书呢,是应该游玩呢,是应该恋爱呢,是应该革命呢,还是应该跑步打球俯卧撑呢?无论你选择哪一个,都会觉得不满,都仿佛有一腔真情无处诉说也。
今天鲁迅研究课讲的是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鲁迅是唯一的身兼一流小说家和一流学者的现代大师,所以能够高瞻远瞩,左右互济。没有雄厚学术底蕴的支撑,小说也好,杂文也好,都不可能写到那样的高度。当然,除了学问之外,发宏愿,下苦功,也是周豫才能够最终成为鲁迅的重要因素。课前推荐了刘勇强教授的《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我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中国小说史论著,体大思精,晓畅而又坦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题记》谓“诚望杰构于来哲也”,勇强教授之大作,便是这样的“杰构”也。
这几天各地的学生来找我讲座者,络绎不绝,他们各自都有十万分重要的充足的理由,有的劲头比当年到北京来抓右派的红卫兵还大,都以为只有自己一家拥有绝对的真理。而从我这个角度体会,多少感到一股“疯狂”。可以看出,现在的学生干部的“工作压力”非常大。为了“创出政绩”,为了在表格上多填几项内容,他们早早学会了社会上的一些手段,为达目的,不思手段。不论你多么忙,他坚持要陈述他的理由,三番五次,跟资本主义的推销员一模一样,毫不考虑对方的情况和感受。有时候听着那些孩子口吐莲花,说着半真半假的官腔,分明看得见一颗颗早早被熏黑了一半的心,我的胸口就一阵一阵地疼。
武汉科技大学蔡同学:收到你的第二封来信,因为我今天回信比较多,你的这一封就在博客上简单回复两句吧。你问我如何做读书卡片的问题,我的经验是,分为两种,一种是系统的某类问题的卡片,一种是没有系统的零散的卡片。例如历史类的可以放在一起,物理类的可以放在一起,就跟电脑里的文件夹一样。每次读书一定先要记下该书的基本信息。至于内容就根据你自己的需要而写吧。或者是里面的结构提纲概要,或者是重要的观点材料,或者是你的感悟体会。现在也可以不写卡片,而直接写在电脑上。最后说一句,你坚决考研的信心是好的,但是真的不一定非考北大不可。如果一定要考北大历史系的话,最好先普遍了解那里的导师的学术基本情况,然后再做决定。
湖南娄底黄艳雄女士多次寄给我上访材料,因为一次市场纠纷而将案子越办越复杂,牵扯进来这么多的官员,此事孔老师实在无能为力,只能表达一下无奈的同情而已。
感谢北大收发总室的师傅们!你们每天都将那些地址不对、邮编不对、只写对了“孔庆东”几个字甚至只写了“北大孔大侠”几个字的信件转到中文系来,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关爱,也是对那些来信者的关爱,我代表他们感谢你们!在你们身上,也同样洋溢着“北大精神”。等天热了,我让学生去请你们吃冰激凌!
《粤海风》09年2期最吸引我的文章是张慧喻《鲁迅的“幻灯片事件”与亚洲想象困境》。我本学期的鲁迅小说研究课,正好在阐发鲁迅的从奴隶到人的启蒙思想。同样出身于医生的法农认为,被殖民者的苦难来自殖民主,要治疗被殖民者,不是通过一种启蒙的立场,而是要杀死殖民者,以改变殖民结构,或者说,救亡比启蒙重要。法农的主张,经过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获得了实现。但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后,鲁迅提出的任务反而受到了遮蔽,中国的知识分子精英企图将中国变成一个“二等西方国家”,这在我看来,不过是要把鲁迅所看的幻灯片中杀人的刽子手置换成中国人而已。因此,改造这批知识分子心灵深处的奴性,告诉他们奴隶主跟奴隶是一回事,仍将是新世纪中国的重要任务。同期彭林祥谈关于《救国时报》上悼念鲁迅的文章和庄伟杰谈《野草》与“鲁迅文学奖”,都很值得参考。
《国外理论动态》09年3期《哈贝马斯谈新自由主义破产后的世界秩序》和《赛义德批判人文主义评述》令人很感兴趣。法国学者写的《美国金融道路必须终结》和日本平子友长《马克思的哲学和实践》也都不错。
前天星期日,上午跟一群朋友去潭柘寺游春。当年我上大学时,听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就自己骑自行车,沿着盘山公路硬骑上去了。后来则都是坐车去了。10点多到达大门,见游客摩肩擦踵,车队排成长龙。潭柘寺领导出来迎接我们,我说怎么这般拥挤,不能让我们老百姓玩得清爽点吗?回答说某中央领导来了,正在乾隆爷住过的那个小院喝茶呢,又赶上个礼拜天,烧香拜佛的太多,只好委屈各位了。我说,噢,是他来啦,我认识他,你去跟他说,北大孔庆东来了,请他老兄让一让,我要请朋友到那个小院喝茶,免得彼此见了尴尬。话传进去,还真灵,中央领导马上从后门走了,留话说,福为民所享,香为民所烧,我不跟孔庆东这种土匪一般见识云云。我们一群狐朋狗友遂大摇大摆进了院,喝了一会茶,赏了一会花,骂了一阵政府,就各回各的家了。
徐南铁寄来大作《风之首》,岭南美术出版社08年7月版。就是将他写在《粤海风》每期的卷首语集合起来,配以美术作品,编成的一本精致的可以把玩回味的书。创意是高明的,内容也是具有历史价值的。
朱志荣寄来新作《中国现代通俗文学艺术论》,上海三联书店09年2月版。这是朱志荣的博士后出站报告,范伯群先生写的序,书中对中国现代通俗文学进行了全景式的论述,局部也有很多新见。虽不以材料为重,但纸背的材料功夫可以看出是很深的。
天津作家瀛洲寄来两本小说,一本是大众文艺出版社08年7月的《故园笔记》,用逐个记人的方式编织历史;另一本是中国社会出版社08年12月的《风雨谣》,用虚构的历史故事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中国各地的作协里,都有很多勤奋写作者,但大多不被主流评论界所瞩目。好在中国地方大,在本地闯出一片天地,也就不枉此生了。
收到南通丁俞斌寄来的《金庸武侠故事编年和人物大全》,陕西人民出版社09年2月版。编得很认真,可以做为金学的工具书使用。本来我也指导学生做了这样的工作,准备出版的,不料英雄所见略同,被丁俞斌抢先啦。
大前天星期六,上午面试博士生,下午面试外国硕士生,晚上辅导老同学的孩子,搞得脑子比较累。晚上回家往沙发上一扑,就睡着了。梦中见一白衣人,摇摇摆摆来到面前,宽衣解带,掏出一卷黄绸子,双手展开,朗声念道:“罪己诏,朕嗣守鸿绪,四月有余,深念上帝陟降之威,东哥付托之重,宵旦兢惕,罔敢怠荒。钦若天命,矜爱老师,夙夜靡宁,惟恐有阙。今我师庆东,贪睡沙发,不恤玉体,皆本宫之罪也。自罚鲜豆浆一盏,脆油条四两,钦此!”
我睁眼一看,好亮的天,好晴朗的天,好一个良辰美景奈何天!
本期博客思考题:
1、《牡丹亭》改名为《梅花亭》行不行?
2、国家领导人什么时候应该下“罪己诏”?
3、谁最希望知识分子天天吵、月月骂、年年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