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为何对“家电下乡”不感兴趣?


  据不完全统计,一季度全国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507427人次,检查经营户1278803次,查处不合格及假冒伪劣“下乡家电”3325台,其中除小家电外,还包括电视机1284台、洗衣机271台、电冰箱47台。

  农民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在金融危机向纵深影响的情况下,在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拉动内需显得异常重要,农村被寄予厚望。国家为启动农村市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决定启动“家电下乡”政策,购“家电下乡”产品的农户将获得13%的补帖。按理说,国家这一政策会得到农民积极的拥护,可事实却不尽然,“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以来,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对“家电下乡”产品有以下两点担心:

  1、农民担心“家电下乡”产品价格不合理。“家电下乡”产品实行的是全国统一价格,也就是说农民在收入低入城市居民的情况下,所购家电产品价格却一致。其实商家在这一过程中大发其财,因为城市商场的房租要远远高于农村、人员工资要远远高于农村,也就是说城市的销售成本要远远高于农村,现在“家电下乡”产品却按城市的销售价格计算,对农村家电销售商来说赚取了超额利润,可对农民来说价格上却没有得到什么优惠。有人对同一种产品做了调查,在北京城区销售赚取300元,而在农村以同一价格销售却可赚取1000元,就说明了这一政策存在不科学之处。更有甚者,某些“不良”销售商考虑到国家有补贴政策,会刺激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事先提高了“家电下乡”产品售价。如此一来,农民又能得到多少实惠呢?况且13%的补贴报销手续烦琐。

  2、农民担心“家电下乡”产品质量不合格。农民兄弟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缺乏对市场及产品的研究,缺乏识别冒牌货的能力和经验,缺乏维权意识。况且农民兄弟一天不干活,一天就没有收入,所以他们没有多少时间去跟商家评理,同时农民兄弟深知自己才疏学浅,讲理(农民讲道理而商家讲歪理,讲农民不懂的理)讲不过商家,买到假冒产品找到商家也很难获得理想的结果。事实上,一些“不法”商家也正是抓住了农民的这些缺限,将农村市场作为了“销废”的市场。前不久工商部门在基层调研中就发现标着“海尔高科”的电视机,这一“家电下乡”产品就是典型的假冒牌子。

  正因为农民对“家电下乡”产品有了上述担心,所以常常对“家电下乡”产品望而却步,使本来既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又利于农民得到实惠、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好政策成了鸡肋。

  要想“家电下乡”产品深得民心,就需要生产适合农村的家电产品,就需要对“家电下乡”产品实行差异化定价,就需要强化农村市场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不良”、“不法”“家电下乡”产品销售商,净化农村市场环境,使农民在“家电下乡”这一利好政策中切实得到实惠。唯如此,农民才会真正拥护这一政策,否则只好用脚投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