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危机中的现象看新时代的形势顺应


从危机中的现象看新时代的形势顺应

当前对于经济危机人人都在关注,国内学者也纷纷提出自己的研究结论,现今的网络的发达,确实给信息公平对称提供了极佳的平台,剩下的就是看学者自身的水平和着眼点的选择了。过后来看,如果反击危机取得较大的成功,首要功劳将归功互联网。没有互联网决策层再英明也难免盲人摸象,贻误时机;没有互联网,学者再高明也难免信息匮乏,有心无力;没有互联网政治再开明,决策、研究、信息之间的互动的效率很难有效的对急速发展的危机做出正确的反应。当然,没有互联网也不会出现这次危机的传播的快速,战胜在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危机必须依赖互联网平台自身。有些因素不能以不变的传统来看待,时代确实变了,新的时代需要我们好好的顺应形势。

对于国内应对本次危机的研究,热情着实可嘉,互相启发之下,很多情况的快速把握大家都有功劳。也不用追究谁的功劳大,水平总有区别,关键是热情和态度。相信这次危机激发的研究热情,将是中国社会社会科学跳出固有藩篱的一次致命冲击,当代中国的社会科学的真正春天将肇始于公元2008。新的时代,将造就一批新的时代英雄。现在的媒体追捧的还是政府部门的高官,慢慢的大家将会发现,掌握真理的往往不是他们,影响形势的往往也不是他们。新时代的学究英雄,应该是脱离生存困境,全身心能融入互联网和实际生活研究学问的一批有实际工作经验有开阔视野又年富力强的高级知识分子。有了互联网,政府高官的信息优势没有了,而供养一批研究参谋人员又不能代替自身的研究,可是自己却深陷政务的繁忙之中。慢慢的,政府人员的执行者的角色的回归将有利于中国自古以来的官本位的意识的削弱。决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慢慢会与执行分开,于是,中国的人大的议会色彩的增强将不可阻挡。

不经意说到了政治体制的变革,那么我们会发现,现在的互联网在监督上的作用,已经在发挥威力。互联网代表的监督力量是民间和媒体的双重力量,加上信息的快速传播,力度只有更强更大。于是我们可以断定,今后只要政府督察部门和人大、检察院的立法、司法监督部门适当的配合,中国的政治体制的监督短板很快会得到强化。在这种情况下,相信比西方所谓的三权分立更高效的分权制衡的体制的形成将在不久以后实现。

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大趋势,中央上层还是有些事情要适当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在当今的形势下,也许大刀阔斧的动作是不会出现了,顺应形势,很多是具体的细节的规范的问题。比如说,监督问题,配合互联网,推动信息公开,应该也不是大动作吧?官员的财产的公开,适当的督察部门的纠察,人大的视察研究、检查机关的加大力度的办案应该形势会发生很大的逆转和变化。而行政三分制,监督一块就这样解决了,剩下的是将决策与执行适当分开,推动人大的常任制已经有试点,专职代表也就是议员的出现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了。而将人大的决策权限的扩大,要具体的一项一项的推动,也不会是大动作,但是要很实在的一步一步的推动。

整个政治体制的核心的大框架的改革或许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发生转变,当然还有一些相关的改革,同样没有必要出现太大的动作,几部法律的出台,具体的分步骤慢慢推动,相信不出十年,中国的新的政治体制大厦就会耸立于世界各政体面前。其中关键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地方自治架构的搭建,一方面是共产党执政架构的完善。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想象,不可逆转的信息的公开,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放心地方的高度自治?共产党有什么理由不推动党内的民主?于是,地方的高度自治在自身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逐步的推动,应该是形势所趋。于是这也就是几部法律的出台和完善之后逐步推动的事情而已。而共产党党内民主的推动,配合地方自治,新的执政体制的框架的完善和固定,说白了也就是最高领导集体的诞生,进而顺利产生最高领导这样的稳定制度安排,完善之后写进宪法,也应该只是在现有基础上在一些程序细节上确保公开透明和公正合法而已。

中国的政治运动将中国的政治搞成了在国民概念中好像很神秘很了不得似的,其实看明白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要将政治体制改革想象成愚公门前的几座大山,现今的时代,信息的公开,人民将真正起来当家做主,只要中国还有人权保障的前提,也就是不出现动乱和独裁,时代的大趋势就将不可逆转,一切于我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大不了。当然在这种时刻,我们也不能忘却先辈们的流血牺牲的努力和过往历史人权没有保障的惨痛的教训,不要在中国搞什么不切实际的魔幻概念,特别是一些没有搞清楚的舶来概念。

200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