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经济“不差钱”而差中国一个承诺——“中国的市场是属于全世界人民的”
文/崔长林
记得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府采取了日圆贬值的策略。与之相反,中国政府却向全世界承诺“人民币不贬值”。结果,中国经济非但没有像日本一样深入陷入那场危机,且带领着香港、亚洲从那场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大家知道,次贷危机、金融海啸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变着花样搞起了贸易保护主义来,而他们却忘记了,正是一个又一个的贸易保护主义把世界带入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危机。于是,笔者便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作为一个仍然负责任的大国,在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是否有再向世界承诺一下“中国的市场是属于全世界人民的”必要?
为什么说恢复世界经济压根就“不差钱”?
现如今,一提到救市,各国政府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拿起投资的武器,误以为,只有扩大投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按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先生的观点(见其西安讲话),投资可以解决消费解决不了的固有经济结构不合理之矛盾。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很值得商榷的经济观,而谁都无法保证,新一轮的投资,不是导致新一轮生产过剩的成因。请问张教授,您能保证,西安地区的新一抡投资项目,非在制造生产过剩?
首先,笔者需要再次重申一下的是,这场经济危机的根源,不在于所谓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而在于因生产过剩而引起的消费之相对不足。换言之也就是说,即便有经济结构不合理现象的存在,也早已经被生产过剩、消费不足之洪流给覆盖了。而我的理由是,除了一些高科技产品,现在我们已经很难找到一种紧俏、畅销的商品。如果有,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而且,还是一些被我们现在的投入忽略掉了的产品。
在8年前,在笔者曾经发表的《裂变经济学》一书中,我就曾经做过这方面的阐述,并把它作为了导致经济裂变的成因——经济之所以会发生裂变,是由于核经济体生产能量过剩,就像放射性核原料(所谓核原料,其实就是一种能量过剩的原料,因为能量过剩而获得了发射性)。为此,为了避免像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具有相对核心地位的经济体发生“经济裂变”,我提出了可防止经济裂变的“经济逆变原理”。
所谓经济逆变原理,就是对已经具有资源性质的、过剩的生产能量实施逆变,就像是将过剩的、使用不了的“交流电”转化、逆变为“支流电”的原理一样。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对经济结构事先进行的一种调整。在这方面,我们中国搞的比较好,如前几年搞的淘汰“五小”,就具有经济逆变的性质。
现在的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像中国一样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而是把投资当作解除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方法来认识了。这实在是件十分悲哀的事情,结果势必是非但解决不了过剩,还有加深的可能。
既然这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产过剩,那张教授为什么会提出用加大投资来解决生产过剩危机的策略呢?投资难道不是一种火上加油的办法?如果缺乏购买力,就算能生产出高科技产品有何价值?
为什么说恢复世界经济只差中国一个承诺?
笔者以为,当今之世界,最大的经济问题不是缺乏生产力而是一定缺乏能够让固有生产力发挥作用的消费市场。大家知道,在过去,这个市场主要是在美国,因为过去的美国,其消费占了整个世界消费的25%还要长。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还不能,把引发世界经济危机、经济衰退的责任都推到美国身上。这是因为,如果没有美国的消费市场,包括中国在内的、廉价的、外向型商品生产国的经济还发展不起来呢。
诚然,笔者也没有说,美国式的过度消费有理,而是说美国式的过度消费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过剩、生产过剩的、一个强有力的推进器。可惜的是,先如今的美国,其“消费火箭”中的燃料已经耗尽,成了一个空壳,又没有了可以补充的燃料,于是,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世界经济要想持续向前,自然就需要再换上一级新的“消费火箭”。请问,谁又能充当这级新的“消费火箭”呢?诚然,不管欧盟还是日本均不成。
为什么说欧盟和日本都承担不起这一级“消费火箭”的责任?(1)他们犯有和美国一样的错误,或者说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他们的“消费燃料”也已经用得差不多了,本来就没有剩下多少。(2)其地域狭窄,人口稀缺,市场有限,也可以说可供他们生产、制造“消费燃料”的资源业已贫乏或者说业已枯竭了。
大家不妨设想,美国、日本、欧洲的家庭一般都拥有小汽车,有的一个人还拥有多部小汽车,现在我们再让他们购买小汽车,不要说他们已经没有能够购买,就算有能力购买,对于他们来说又有什么用?也就不要说他们已经还不起车贷和房贷的问题了。是否可以这样说,对于美、日、欧这些国家来说,他们既没有了消费的能力、资本,暂时也没有了消费的必要。也就更不要说,他们已经为过度消费欠下一身债务。
或许有人会反问,难道中国就有这种消费的本钱与能力吗?是的。笔者以为,就目前的状态上看,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比美、日、欧这些国家要有得多。(1)我们本来就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和地区。(2)以中国为例,在30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积累了不少的世界财富,2万亿的外汇储备就是实证。(3)大多数公民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家庭轿车,就算有,其级别也很低。当然,其他商品的拥有度也有限。
既然如此,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为什么就不能、不敢宣布并承诺,向世界开放其市场资源呢?
承诺进一步开放市场给中国会造成什么后果?
或许有人会说,美国、日本、欧盟等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以各种形式搞贸易保护主义,而笔者为何不但不予以批驳,为什么还要主张向他们进一步开放市场呢?作者不是被他们收买,隐藏于中国的楔子吧?
下面,我们不妨一起讨论一下这个问题。(1)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单靠自身的消费能力,已实现不了“自救”的目的,因为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们的消费能力已基本耗尽,就算还剩下了那么一点,也由于正陷于衰退泥潭,其不能自拔。他们要想摆脱经济衰退,从泥潭中走出来,光靠自身的努力肯定不成,一定需要还站在岸边的人拉他们一把。(2)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今天,拉他们一把也不只是为了救他们,更是为了救自己。这不仅是因为我们拥有2万亿的外汇储备,需要保值增殖,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我们的企业也需要美、日、欧来消费我们生产的产品,消化我们同样也是过剩了的生产力。也就不要说,在他们那里,有我们的企业;在中国,也有他们的投资。(3)还需要小心,“兔子急了,还会咬人”的问题。
笔者基本上可以断定,在1-2年的时间里,如果美、日、欧的经济恢复不起来,他们很有可能会发动较大规模的侵略战争。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不是没有先例,无论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都与市场的相对匮乏有关。也就不要说,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本来就有向他们进一步、逐步地开放市场的义务。
下面,我们再讨论一下,进一步开放市场,对于中国来说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1)笔者以为,承诺、宣布开放市场并不只是一个产品进口的问题,也是一个吸引外资的过程。(2)能够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一定是中国缺少或中国不如人,而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产品的竞争力。(3)不要说开放市场之后不一定会发生贸易逆差,就算会发生,那也是一个消化已不再值钱了的外汇的过程。(4)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因为他们的产品要想销售到中国,必须得与人民币大交道,而在与人民币大交道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人民币要么坚挺,要么贬值的过程。(5)国外产品越是出口到中国,它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也就越大,就像今天的中国产品、企业对美国市场所产生的那种依赖性一样大的道理一样。(6)对中国市场越依赖,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就越安全。
恢复经济“不差钱”而差中国一个承诺——“中国的市场是属于全世界人民的”
评论
3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