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制企业的四个属性与公司治理中要处理的三种关系
公司治理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研究领域,涉及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种学科。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成型、能够广为接受的理论体系。
为了对公司治理问题有个比较系统性的理解,我们需要先从公司制企业的基本特性谈起。比较广为接受的公司制企业基本属性是四个: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公司要通过董事会实现集中和专业化的管理,公司股份具有可转让性。这四个特性实际上是具有内在联系、相辅相成的。正是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才需要明确公司的独立法人人格,公司债权人才有可追索的确定财产对象。在有限责任的条件下,公司的股份才能自由转让。
公司要实行董事会的集中和专业化管理则有两个方面的基本理由。在股东享受有限责任的好处并可以通过转让股份退出公司的情况下,公司的财产和事务需要有一个确定、稳定和可追究责任的董事会来管理。另一方面,通过董事会的集中性和专业化管理,提高决策质量和管理的效率,吸纳众多股东提供股权资本,才能有效地扩大公司的规模。
由上述公司制企业的四个基本属性派生出来的公司治理问题,就是要处理好下述三种关系。股东作为一个整体和公司管理机构----董事会之间的关系;控制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关系;公司控制者(不论董事还是股东)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银行、员工、供应商和顾客等)之间的关系。
公司治理中要处理的三组关系
1. 股东作为一个整体和公司管理机构----董事会之间的关系;
2. 控制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关系;
3. 公司控制者(不论董事还是股东)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银行、员工、供应商和顾客等)之间的关系。
三个层次的公司治理问题与中国公司的相对位置
对于股权集中度很高的非上市公司或者是仍有控制性股东存在的上市公司来说,上述第一种关系----让董事会对股东负责是容易做到的一件事情,但是股权集中和控制性股东的存在会产生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控制性股东完全控制董事会,可能会不顾其他非控制性的股东,尤其是一些中小股东的利益,而完全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来运营公司,从而引起第二组关系----控制性股东和中小股东关系的难于处理问题。我们可以将此称为“股权集中、股东控制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属于第一层次的公司治理问题。
对于股权分散,没有控制性股东存在的大型上市公司来说,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是第一种关系----股东作为一个整体和公司管理机构----董事会之间的关系。但是这里,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董事会对股东“过度负责”,可能会影响利益相关者,进而引起第三组关系----公司控制者和公司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正确处理问题。我们可以将此称为“股权分散、董事会控制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属于第二层次的公司治理问题。
进一步地,对于一些股权高度甚至是极度分散的一些大型上市公司来说,可能股东选举董事都因面临集体行动困境而实际变成了为经理层挑选出来的董事盖上橡皮图章了。这样的公司要解决好上述第一种关系,真正加强董事会对股东的责任,需要同时加强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控制。我们将此称为“股权高度分散、经理层控制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属于第三层次的公司治理问题。
根据我们上面对公司治理问题层次的划分,就典型情况来说,中国企业的主要公司治理问题领域是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问题。约束控股股东和授权董事会,是中国企业构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首要任务。董事会的构建和有效运作是我们要重点学习的。发达国家最新最流行的解决第三层次公司治理问题的一些做法,还不是我们当前最需要的。我们的当务之急和关键挑战是解决发达国家历史上已经解决了的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公司问题。
《董事会与公司治理》一书的结构与章节安排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董事会与公司治理》一书的内容定位为:从法律规则到最佳实践,全面探讨现代公司董事会的构建与有效运作问题。
授权董事会之前,要先建立基本的约束机制,这就是第2章的内容,董事会的法理基础,主要是回答为什么公司制企业必须要由董事会管理,和董事掌握管理大权需要承担的基本法律职责是什么。
从第3章开始,我们就进入董事会管理领域。在清楚认识了现代公司董事会的类型与结构(第3章)之后,我们先探讨战略性董事会的构建及其职责发挥问题(第4章),这是董事会的首要职责;再探讨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建设中最难处理的一个问题,就是董事会、董事长与首席执行官的关系问题(第5章)。不解决“关键人”和“一把手”的问题,中国公司的董事会是不可能真正到位的。
在解决了董事会整体角色问题之后,我们进入董事会运作中的一些具体领域。首先是董事会委员会的一些基本问题和执行委员会、提名与治理委员会等董事会重要委员会的构建与运作(第6章),然后是两个任务最繁重的董事会委员会的构建与职责发挥问题(第7章审计委员会与公司风险管理和第8章薪酬委员会与董事高官激励)。第9章我们探讨董事会的会议与绩效评估,这是保证董事会实际运作效果的两个关键问题。
从第10章开始,我们视线放开。先探讨一下不同类型企业的董事会与公司治理问题,这是本书中篇幅最长的一章(第10章)。我们认为,公司治理要真正有效,需要将那些一般规则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接下来的第11章和第12章,我们探讨的是公司治理系统中的两个重要角色----员工和股东。限于篇幅和本书的角度,我们并没有全面展开,而是只探讨了如何用股权激励手段把员工变成股东(第11章),和股权分散后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股东----机构投资者(第12章)。由于中国机构投资者还没有发展到成为最重要股东群体的阶段,我们重点探讨了发达国家的机构投资者是如何参与公司治理的。
现代公司制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也是他们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是唯一一个成为最发达国家的非西方国家,又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这使日本的公司治理经验格外值得我们重视。第13章我们就专门探讨在日本的现代化过程中,其公司治理系统是如何演变的,其最新的公司治理改革动向又是什么。
第14和第15章,我们把目光完全聚焦在中国现实的公司问题上。第14章主要探讨如何改进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问题,包括我们当前公司治理认识上的一些流行谬误,独立董事制度的错位等等。第15章中,我们对公司治理的概念进行了扩展,审视一些重要的公司管理行为中的治理之道。这一章的主体内容是根据中国企业中这几年来发生的具体案例事件,阐述相应的公司治理策略问题。
本文摘自仲继银著《董事会与公司治理》,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2月出版
三个层次的公司治理问题与中国公司的相对位置
评论
编辑推荐
4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