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清明故乡行(上)



己丑清明故乡行感怀

2009年4月5日   

十一年没有回家乡汉阴县了,七年没有回安康市了,作为土生土长的我,乡情乡思总是不断地萦绕在心头,深感不安。时值己丑清明,于四月二日至五日回到安康和汉阴,祭奠了祖陵,拜会了安康和汉阴的“父母官”,与亲友和乡邻、母校汉阴中学新老领导和同学相聚了,参观了三沈纪念馆和家乡新面貌,看了看四十年前上山下乡插队劳动的地方。短短四天时间,密集的日程安排,活动几乎是“狂轰滥炸的短兵作战”,但总归还了“回故乡”的心愿,心里感到很充实。

    4月5日,我乘火车返北京,躺在软卧上,感慨万千,吟成《己丑清明故乡行感怀》七首,在手机上写出并发给这次回安康和汉阴相聚了领导、老师和老同学。很快,也收到了许多手机回信。

(一) 

风清月明回故乡,①菜花芳百里香。②

文峰月水依旧是,古城新展凤凰。③

(二) 

风清月明回故乡,祖宗墓地祭高堂。④

明烛天光映,不肖游子泪满腔

(三) 

风清月明回故乡,拜谒三沈品。⑤

月水滋养三兄弟,反哺故里更辉煌。

(四) 

风清月明回故乡,老亲新戚聚一堂。⑥

举杯杯敬亲酒,长者嵩寿少小康。

(五) 

风清月明回故乡,恩师学友话短长。⑦

同窗情谊述不尽,忘却花甲两鬓霜。

(六) 

风清月明回故乡,市县接风挤百忙。

感念地方决策者,殚精竭虑建小康。

(

风清月明回故乡,汉阴安康穿梭忙

巴山汉水温旧梦,乡情乡思醉心房。

——————————————————————

 ① 博主故乡,陕西省汉阴县。置县始于先秦,古曾称西城、安阳、汉宁诸名清代始名汉阴,相沿至今,现为安康市所辖。地处秦巴腹地,地貌多样,海拔290~2128.3米,北枕秦岭,南倚巴山,凤凰山横亘东西,汉江、月河分流其间,形成三山夹两川地形。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长江水系。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出土的石斧、磨光石器、红陶等将这里的人文文化定格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汉阴县城全景

故居前门,这里曾是繁华集镇,历史上几代前辈在这里经营着“前店后厂”,1957年一场大水灾惨遭摧毁

汉阴主产油菜,春季3、4月间,遍川的油菜花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此创办了“汉阴县油菜花节”。作者2007年3月曾为油菜花节题诗:“故乡油菜花,飘香润北京。满腔游子泪,随风落汉阴。汇入月河水,田园盎然春。年年花竞秀,岁岁人更新。”

文峰,指汉阴县古城墙文峰塔。凤凰,指横亘汉阴县东西的凤凰山。(介绍见下)

④ 邹氏祖坟位于故乡汉阴县城西月三公里的蒋家沟,这里安葬着家族于清朝嘉庆年间(18世纪末)从湖南迁居陕西省汉阴县第一代祖先至我父母历代主要祖先的老坟地。

 父母、祖父母的墓,一字成排 

  在汉阴的第一代(博主六代前)祖先老太夫人蒋氏,安葬立碑于清朝咸丰七年(1857年)  

⑤“三沈”,指出生于汉阴县的沈士远(国学大师沈士远)、沈尹默(诗词大家、书法大师)、沈兼士(语言文学大师)三兄弟,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同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和中国“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当时有“一钱〈钱玄同〉、二周〈周树人、周作人〉和“三沈”之说)。2004年9月25日汉阴县举行了“三沈纪念馆”开馆典礼,作者曾题诗:“月水滋三沈,汉阴更添金;共塑文峰秀,悠悠赤子心。”

⑥ 故乡家族及舅、姑、姨亲戚,几代人一直保持着密切关系。这次回乡,相聚了135人。

博主的五姨(中,94岁),小舅(右,82岁) 

 作者1968年秋毕业于汉阴中学,此次回乡邀请了母校40年前和现任的校领导以及数十位当年的老同学相聚。(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