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开发商公开眉来眼去谁来管?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爆出天津最大楼盘为答谢当地政府,将楼盘打折卖给政府公务员,未开盘便已卖出7亿巨额,引发舆论一片哗然。对房产商持续追求暴利的痛恨和对公权力向来难以消除的质疑,很快就使网络民意的矛头指向了官商勾结和贿赂腐败,即便开发商立刻澄清7亿元还包括来自山西和温州购房团的认购金额,政府部门也表示不清楚打折一事,仍然对民意的自由联想无能为力,民众甚至表示了对“遮掩”行为的嗤之以鼻。
什么样的答谢,答谢谁
答谢一般是对别人的帮助、付出表示回报的一种行为,此次事件中开发商明确表示给地方政府公务员购房打折就是为答谢政府对开发项目的帮助,包括修建公路和其他相关配套公共设施等。此前更有报道称津南区区政府将搬至开发楼盘附近,相关人士评价说这对项目的销售是绝对利好。更耐人寻味的是此前开发商正为高价拿地并受到碧桂园相似项目的竞争承受较大压力。
即使纯粹按照开发商的说法,答谢的是政府修建公路等公共设施的支持行为,然而修建公路是为一个房产项目还是为广大市民的便利出行?即使便民同时便利了开发商,政府用于修建公共设施的公共财政来源,还不是来源于纳税人的钱?!那么无论从哪个方面,开发商的恩人都不该首先是政府及其公务员,而更该是民众吧?像这般受这家恩惠到那家叩谢似乎也太不合常理了吧。如此不对称的答谢,如何叫民众不愤怒?畸变的感谢,或者说以感谢之名行提供腐败之实,相关部门是不是也该管一管了?
没有无故的恨——最终受伤的是谁
民众常常戏称买房为新社会主义的三座大山之一,背负最多骂名的,首当其冲是房产商,行业的暴利致使绝大部分工薪阶层为获得一间住所而终身负债;政府在行业利益面前的不作为也早令民众不满。自去年房市低迷某些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救市已引发公众指责声一浪高过一浪。想不到居于漩涡中心的双方此次更为“明目张胆”,民众的愤怒其实不难想像。
这世上本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房产商获暴利高价伤民;被百姓寄予管制行业希望的政府偏偏不仅仅不去规范管制,反而走向了公众期望的反面,成为利益的分一杯羹者,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更谈何处于监管者地位的角色去更多地考虑民意与民利呢?这就难怪有些网民直接就敲出了那震憾人心的四个字了,也确实没有什么比官商勾结更可怕的了。
世上只有一条裤子,政府和开发商一人一条腿,如果只穿一条腿,最终受伤害的只是民众,不掌握公权力的寻常百姓。
罕见直白的眉来眼去——内中是否另有隐情?
有网友淡淡地说了句,见惯不怪,只要习惯就好。听来倍感悲哀,因为似乎映证着存在着的现实。其实开发商与政府的眉来眼去的报道并不少见,最轰动的是两会时期由全国工商联公布政府从楼市获利的数据引发轩然大波,上海市政府回应否认数据真实性。但这次的独特之处在于,开发商居然明确地说,就是给政府公务员打折,就是感谢性质,直白得让人咋舌。
如何定性这种答谢行为呢?姑且当作是答谢之礼吧,可是从廉洁地方的条例来看,公务员收受礼物是有非常严格限制的,香港反贿赂条例对礼物有严格的定义,哪怕是占了一块钱的利益也会以贪污嫌疑受到立案调查,何况是高价房产折扣的厚礼?
开发商是否知道行为的性质另当别论,政府公务员居然任之收之,事已至此,相关部门是否还可以对此事坐视不理?如此情势下“顶风作案”,居然还敢对媒体赤裸公开,背后是否另有隐情?这其中是不是还有更深的腐败?还是像受访官员那样,为没有尽早得到消息去买房而后悔不已?
放任民意的肆意揣测后果是可怕的,当事政府及公务员至今没有正面回应,民众会怎么想?政府与房产商的“眉来眼去”从桌子下被摆到台面上,监管机构又在哪里?看到小小的一个商品打折风波,引发的问题也不少,当然可以思考的东西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