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袭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发展的推动,以及30年前的一场思想斗争的英明果断,中国迎来了跨越时空的工业化发展新时代。我们用短短的30年时间,走过世界工业发展史上,前辈们整整一个多世纪的摸索和实践历程。我们由此欣喜、由此骄傲。
有趣的是,当我们回头总结30年经济发展成果的时候,忽然发现,我们的冲动、我们的狂喜是极其荒唐、极其可笑的。究其因,在这样一场狂热的引进和模仿过程中,我们“形领”却没有“神会”。
诚然,“神会”就是文化的传承和积淀,而在文化的传承和积淀上我们没能实现“跨越时空”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当今众多无奈和悲哀的前因。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综合文化的一分支,它承袭着社会文化相同的基因组成。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漠视一切,但惟独不能漠视文化,因为,文化记载着人类发展的历史,决定着社会发展的现状,也预示着人类发展未来的命运。
人类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正是以企业文化发展为标志。惟有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才能开创工业文明繁荣、和谐的新纪元。
从现代企业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看,东西方的企业文化都还在发展、成长过程中,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它是与市场经济的成熟度同步演化的。
以中国而论,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一种后发的市场形态,改革开放以前的28年,中国是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其主要的文化特质和价值取向是政治至上。
改革开放后到中共14大,我们是在改革中探索、在徘徊中前进;中共14大明确了我国的经济取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主要文化特质和价值取向是利益至上、GDP为中心、规模扩张为目的。
自此,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走向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道路,这说明我国的企业文化从理论到实践都是相对薄弱的。
。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与之相应的文化积淀却极其稀薄,严重一点说,二者处于反比的状态,这是很严峻的现实。
我们的经济发展成本、风险所以那么高,经济改革步伐所以沉重,其深层的原因在于文化发展的严重滞后。经济发展犹如一棵迅猛成长的梧桐树,而文化积淀犹如一棵木质密实、增长缓慢的枣树。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轰然坍塌的巨人背后的悲剧根源。因为,他们没能等到枣树长大却因发展过于迅猛而流星般地陨落。
现时代社会综合文化水平决定着国人的价值理念、价值取向。而现有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思路和发展逻辑。即时性、投机性、粗放式、低效型的企业战略及结构模型正是我们现阶段的企业文化之根本。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已既成事实。全球经济一体预示的是什么?是竞争、垄断的进一步升级,是弱肉强食的更加白热化。发展方向在哪里?经济何以持续?在全球资源环境条件特定的情况下,难题如何破解?
结合《重新崛起的日本》一书中所提出和揭示的问题。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有东西方企业文化比较的宽广视野,我们的企业文化工作者必须有大无畏的勇气,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投身研究当代世界企业文化发展的新课题,以回应摆在面前的新问题。
我们应以原创的思维,发展的使命感,付诸企业文化的研究、实践和推广工作。这是文化战略或是历史使命,也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机会,更是中国企业发展、经济繁荣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