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深圳建设“人才活力之都”之人才经济依存机制研究——人才经济依存模型与深圳实证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发展是双向互为影响的两个社会变量,经济的发展将决定人才的承载量,人才的发展又将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互相依存的关系。城市人才活力作为人才发展的重要内涵,必然要深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此,从经济发展与人才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角度来研究城市人才活力是必须的。
(一)人才经济依存的定义及内涵
当今社会,人才已不容置疑地被认为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平台,但人才并不能随意地发展,要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对人才的总量与结构提出要求,又对人才的总量与结构形成制约,在相互作用与发展过程中,这些因素与人才发展必然形成内在的协调关系。如经济发展因素,尤其是经济发展速度、规模与人才发展的相关程度极为密切。有关资料表明,发达国家在20世纪初,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20%左右是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取得的;到20世纪70~80年代,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及其产业化,这个比例已上升到60%-80%。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主要不是靠扩建新的工厂的外延式发展,不是靠投资发展新兴产业、靠更新换代以后增加的附加值,这显示出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越来越重要,而科技是以人为载体的,所以经济的发展说到底依赖于人才资源的发展。
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总体上的复杂性、结构上的联动性、趋势上的不确定性,使得地区性的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可能处在不对称的非均衡状态之中。这种非均衡作为某种意义上的社会成本,政府人才政策的顺应与否,将直接导致其上升与下降,并还会呈正负方向的放大。然而不同地区,由于其自身产业背景、人文背景等的不同,这种非均衡必然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我们将之定义为城市经济发展与人才发展“依存度”。
(二)人才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
经济发展与人才依存度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选择合适的因素指标体系是建立依存度模型和分析的基础。
影响人才发展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各项指标与人才发展相关程度强弱不一,为了构造的模型尽可能简化,根据科学性、可行性、可比性、稳定性原则,我们归纳出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见表4)。
表4 深圳市经济发展与人才发展依存度指标体系
因素 |
指标类 |
指 标 |
人 才 环 境 |
经济发展水平 |
人均GDP(元/人) |
人均进出口额(美元/人) |
||
人均利用外资额(美元/人) |
||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元/人) |
||
城市建设水平 |
年末实有道路面积(万平方米) |
|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
绿化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
||
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万册件) |
||
生活条件 |
职工年平均实际工资(元) |
|
自来水生产能力(万吨/日) |
||
用电总量(千瓦小时) |
||
污水处理能力(万吨/日) |
||
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
||
事业环境 |
高科技产值占GDP的比例(%) |
|
高新科技企业数(个) |
||
非高新科技企业数(个) |
||
外资企业数(个) |
||
内资企业数(个) |
||
私营企业数(个) |
||
国际、国内交流 |
专业人员出国短期学习、考察项目数(人) |
|
国际、国内会展数(次) |
||
群众性研究社团数(个) |
||
人 才 结 构 |
年 龄 |
35岁以下人才占人才总数的比(%) |
专业分布 |
经济管理人才比例(%) |
|
高新技术人才比例(%) |
||
万人教师数(人/万人) |
||
万人律师数(人/万人) |
||
万人医生数(人/万人) |
||
人 才 素 质 |
学 历 |
获得学士学位占人才总数的比例(%) |
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占人才总数的比例(%) |
||
能 力 |
高级职称人员数(人) |
|
中级职称人员数(人) |
||
高级技师人员数(人) |
||
中级技师人员数(人) |
||
人 才 开 发 |
高等教育 |
高等学校数(个) |
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人) |
||
职业培训 |
再教育率(%) |
|
公共教育经费 |
教科文卫事业经费占财政支出比率(%) |
|
人 才 流 动 |
国际流动 |
出国留学人员来深人数(人) |
国内流动 |
年进深人才数(人) |
1.人才环境
人才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水平以及人才的生活状况、事业发展状况都会影响人才的数量与结构,影响人才的培养、开发、引进与提高,因此在这里选取了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水平、生活条件、事业环境以及国际国内交流五个指标来衡量人才环境。
第一,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主要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基本经济发展水平,在这里考虑到国际上通用的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亦考虑到深圳市经济发展的外向性,选取了人均GDP、人均进出口额、人均利用外资额、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行衡量。
第二,城市建设水平 城市建设状况主要反映在城市干道的多少、城市文化设施的多少以及绿化率程度,因此在这里选取了比较典型的指标如年末实有道路面积、园林绿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园林绿化建成区面积以及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进行衡量。
第三,生活条件 城市的生活条件主要反映在其职工总体收入水平以及城市的用水、用电、医疗卫生等水平是否充足及顺畅上,因此在这里选取了职工年平均实际工资、自来水生产能力、用电总量、污水处理能力、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进行衡量。
第四,事业环境 事业环境主要反映人才发展的载体容量,一个城市的科技越发达,人才载体数量越多,意味着容纳人才的空间越大。因此在这里选取了高科技产值占GDP的比例、高新科技企业数、非高新科技企业数、外资企业数、内资企业数、私营企业数进行衡量。
第五,国际、国内交流 人才的国际国内交流程度反映了人才发展的提升空间与活跃状态,在这里选取了专业人员出国短期学习、考察项目数、国际、国内会展数、群众性研究社团数进行衡量。
2.人才结构
人才结构状况是人才发展的性质之一,人才发展不能单纯看数量和质量,更要看其结构。而经济结构决定人才结构,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经济结构必然引起人才结构的调整,如人才年龄结构及专业分布的变化,因此选取年龄和专业分布这两个指标衡量人才结构。
第一,年龄 根据人才成长及使用规律,在这里选取了年龄结构分布35岁以下人才占人才总数的比进行衡量。
第二,专业分布 根据深圳市发展状况及行业结构状况,在这里选取了经济管理人才比例、高新技术人才比例、万人教师数、万人律师数、万人医生数进行衡量。
3.人才素质
人才素质状况亦是人才发展的性质之一,人才素质越高,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就越大。人才的素质主要体现在其通过教育所获得的学历,其在工作实践过程中所体现、被认可和被评定的能力中,因此选取学历、能力来衡量人才素质。
第一,学历 这一指标通过获得学士学位占人才总数的比例、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占人才总数的比例来衡量。
第二,能力 人才的能力水平在统计上主要通过人才在现实工作中的结果来体现,因此在这里选取职称这一指标来衡量,具体为高级职称人员数、中级职称人员数、初级职称人员数、高级技师数。
4.人才开发
人才开发反映了人才发展的提升状况,在实践中人才是通过教育和培训而得到开发和提升的。因此,在这里选取了高等教育、职业培训、公共教育经费三个指标进行衡量。
第一,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衡量主要是数量的衡量,表现为高等学校数(含驻深高校数)、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
第二,职业培训 衡量人员是否参与了职业培训以及参与的数量多少可采用再教育率这一典型指标。
第三,公共教育经费 从统计口径看,没有单纯的公共教育经费,而这一经费的状况可以从教科文卫事业经费与财政支出的比值中看出,因此在这里选取了教科文卫事业经费与财政支出的比值进行衡量。
5.人才流动
人才流动亦反映了人才发展的提升状况。这一指标主要从人才流动的方向来进行衡量,并体现为进入深圳这一方向。
第一,国际流动 这一指标用出国留学人员来深人数来进行衡量。
第二,国内流动 这一指标用年进深人才数来进行衡量。
(三)人才经济依存模型构建
1.人才发展综合指数模型
[公式2]
式中:
αt——t年人才发展综合指数;
Wk、Wj、Wi——因素、指标类、指标向上层次的权重;
P ——指标值;
n ——某一指标类中指标类数目;
m ——某一因素指标类数目;
s ——影响人才发展的因素数目。
2.经济发展与人才发展依存度模型
人才发展的理想状态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为此,构造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依存度模型如下:
[公式3]
式中:
ßt——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依存度
GDPt——某年深圳市国内生产总值总量
αt——人才发展综合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