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回首:涓涓流水聚江河之
爱美之心,人人皆之。这八个汉文字,无论是从社会典型、文化共性,还是文学价值,艺术美学,是具有普世价值和美学规律。有道是:理论对一般人是枯燥的,很难吸引更多眼睛和感动心灵。说几个人,也是几个故事,也许能引起思考!更会吸取美的智慧和美的魔力。
对年羹尧,开始,我和进校的学生一样,不知何许人也;没看一段热播清朝皇宫剧前,只怕很少人知晓?也有清史专家在央视讲座扩大受众群体。个人是从神童传奇中记忆和储存信息。
对他的文字描过,有太多引人入境或教子成才的可取之处,遗憾的是本人文笔不才:
他幼年不肯读书,动不动打老师;如他父亲年遐龄请过三位老师,都被年少的他打跑。
他父望子成龙,出榜为儿子招聘老师。幸有一位六十岁的老人愿意他教读书识字,年羹尧父亲非常高兴,便留了下来。
三个月过去了,年羹尧不来学习、在花园锄草种花;老师见此情景,便关门拉胡琴。一会,年羹尧跑进来:先生,我愿学这个。老师就细心教;没几天,年羹尧的兴趣转得快:拉这个没意思。老先生吹胡笳,年羹尧学了几天都没有坚持。
一天,老先生练起拳捧,年羹尧见了走近,老先生随便:听说你力气大,爱博斗,你跟谁比一下,让我看看。
年羹尧叫来十几个仆人,他棍子一挥,众仆一齐倒下。
老先生笑:咱俩试试?年羹尧上前比,刚一交手,老人在他身后;这样,年羹尧有好奇也有佩服,之前甘败下风,便要求学拳捧。
老先生拿出一卷书:好好读书吧。年羹尧失望:我要学博斗,读书有什么用。老师笑了:学博斗只不过打败几个人,读这本书,能打败千千万万的敌人。
之后,年羹尧天天跟老师学。加上他职明、记忆好,一本书很快能背诵,有疑难,先生点拔就通。同时,练了一身好武艺。
三年后,老先生向年羹尧父亲告辞:公子学成、我该走了。年羹尧的父亲拿许多金银酬谢,老先生婉言谢绝。
年羹尧很感谢老先生,使不爱学习、打老师、不能坚持的青年,养成专心读书和练武,后集文武双全于一身。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他中进士;九年后(1709年),他迁内阁学士,不久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据清人萧奭所著的《永宪录》记载,这时的年羹尧还不到30岁。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授年羹尧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统领军政和民事。
康熙六十年(1721年),年羹尧进京入觐,康熙御赐弓矢,升为川陕总督,成为西陲的重臣要员。
雍正即位之后,年羹尧更是备受倚重,和隆科多并称雍正的左膀右臂。
雍正曾为有年羹尧这样的封疆大吏是自己的幸运,如果有十来个像他这样的人的话,国家不愁治理不好了。平定青海的叛乱后,雍正极为兴奋,把年羹尧视为自己的“恩人”,帝知道这样说有失至尊的体统,但还是情不自禁地说了。
雍正为了把年羹尧的评价传之久远,要求世世代代都要牢记年羹尧的丰功伟绩:
朕心倚眷嘉奖,朕世世子孙及天下臣民当共倾心感悦。若稍有负心,便非朕之子孙也;稍有异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这有以对年羹尧的态度来判断人们的正确与否。
至于年羹尧后来的悲剧,有个人因素也有雍正的担心,不属此文之议。有一事值得提:在年羹尧死的时候,雍正还派人给他留下一句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网站和论文与年羹尧》一文中节。
好像是几年之前?在某网站看到一位老师介绍他只有十几岁的学生参加另一网站的征文比赛,记得是获得三等奖。
这里不说个人对那首诗的如何如何;印象中,在一个星期内,似乎所有各栏目版主都留下足迹,当然是对老师也对老师的学生的赞美;唯独没有看见对获奖诗的只字片语,更没有注册博客和游人的痕迹,省略号都没有?
这位老师是南方人,聘请征文网站的评委,学生是在读的北方人。后来,获奖诗都编成诗集摆在书店。至于宣传、发行、销售,个人虽知,在这里不必言说。
后在其他网站看到有传闻?没有一个有心人去核实;具体是有人质疑那首诗是学生所写,从诗行的文字中,有太多老师改的痕迹?看全首诗,决不是学生的原诗?就是在网络信息共享和电视、报纸、期刊,那位学生不会有那么多丰富想象,更不会有对某事物或某景情思考那么深刻?个人曾思考质疑者,但更多阅读老师的介绍和学生的简历,后用和谐自慰:人都有个人优势和个性,尊重吧!有些人和事,像国家、政府,或像企业、个人,都存在机密和隐私。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网站的征文、聘请的评委、获奖者,都有各自宣传和广告之嫌?或各自具有功利之疑?也包括任何网民用实名、用网名、用马甲发帖、跟帖,或转载、链接等。
从清代几朝功将年羹尧的经历,好学和坚持练武仅只是个人自身的丰富或积累,重要是年羹尧把所学用在指挥和立功上,从而造就了一代英雄!说老师和他的学生,仅用一时光点,暂时的幸运!有必要从这到那炫耀吗?是否从中有启示?
近湖南卫视播一魔术节目,虽不喜欢,可有人大电视不看,霸在小电视不走;没法,只能借借光?偶尔看主持、听评委、赏表演、……
可能像男人抽烟上瘾?每天到时像古代守株待兔那样,劝没有用!是高官?居高临下,无名之辈只能委屈求全。
虽开玩笑:幸好学了一点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谐社会。还调口味:是我决不会看!没价值没意义?仅仅蒙眼晴搞笑?谢谢借光赏愚乐!
是娱乐!
我再把愚字的语音语气语调加重加高加长。
随你讲依我看就行。
也威胁:到时还买一台小电视省得抢。
打报告申请,要找心情好的时候哦!
从预赛、初赛到决赛,再拿入学证,虽没全程跟踪,只断断续续,多少看到一点眉毛;随意说:不就是道具多、花样多、手脚快。
讲话不肚子痛,要么看你的!
人家练了好多年呢?
莫讲了,看要不?坐在电脑门口还不专心,影响别个?
都尊重行了吧!
电视画面里的主持人、几位评委、参赛的选手,无论是从视频角度,还是转换画面,包括灯光、场景、镜头切换,也有现场观众的掌声等给人美的享受;几位评委的语言令人称道;不但从专业方面,从选手有表演细节的连贯都面面俱到;当然,也有不服的。说自己摸索的、说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了改造,也有把道具和魔法讲出来的。
我不知“是高官”为什么着迷?还准时守候?有什么魔力吸引眼睛和心灵?也把我带进去了。
曾听主持人介绍几位聘请的国内国外著名魔术师,也看了一些他们的表演,不但现场观众,连懂门道的参赛选手都佩服;而我认真听主评委的几句话:魔术是法术不能揭底。魔术初学可模仿,是职业魔术师要不断创新!如果只表演几个现节目不但观众不买账,自己的饭碗和经济也会成问题。再有是要与观众互动,增加娱乐性。
几句话,我想到娱乐性、观众互动、不断创新,也思考观众是舞台表演的衣食父母。职业魔术师没有娱乐性、观众互动、不断创新,就是宣传再著名,广告再铺天盖地,开始可能会热闹,时间久了,观众会花钱买票吗?
从几位著名职业魔术师,舞台表演经验丰富,是否想过:经验的丰富是平常积累的;也知什么地方、什么群体喜欢什么魔术;是否可设想:现场观众的喜爱,也有通过媒体受众的喜爱;如果像有些文艺节目,有行政办法、有官员带领、有长官意识、有政治倾向,等等,没有大众和受众的娱乐、喜爱、互动等效果会怎样?当然,商业演出的市场化,用超女快男明星学院,可思可学,也要考虑创意、策划、经营、周期,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不是像有些拍摄的电影电视,虽题材好、有艺术性、请的著名演员,可电视台和电影院不播不放,无论是导演、制片人,还是投资人、发行人,都只能失望。
从历史人物也是清朝明将年羹尧,到老师评和老师的学生获奖,再到电视节目的表演、评委,关注和细心的是能从中知道、思考、领悟、享受美的智慧和魔力?是否可联想到网站、论坛、博客的发展、经营。从主观,是以人的个体角度为主,不知是否有文学性、文化性?是否有:爱美之心,人人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