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房地产从业人员,我对许多同行企业非常关注。特别是对那些与我所服务的企业成立时间相近的企业更是关注。
但是关注,并不意味着感兴趣。关注,更多的是出于一种职业习惯。感兴趣则一定是包含某种情感。
对于金科这个诞生于重庆的同行,我可以说是非常的感兴趣。
对一个人或者对某种事物感兴趣是需要某种缘起的。
对金科感兴趣的缘起是因为好朋友李战洪。这位当年王志纲工作室的高级顾问,这位当年顺驰集团、融创集团的营销最高负责人,这位曾经操盘过许多著名大项目的营销高手加盟了金科集团,出任主管品牌营销工作的副总裁。
是什么企业能够把战洪这样的人才吸引过去呢?
我不能不对金科开始关注。随着对金科的逐渐了解,我开始对这个比我们的企业成立还晚一年但是发展速度却令人侧目的企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白手起家的地方企业,何以仅仅十余年便发展成了全国性的知名企业。是战略高明?是机制灵活?还是有什么其他的灵丹妙药?
当然,灵丹妙药是不会有的,如果有,也一定是他们的企业文化。
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告诉我,我们可以看得见的企业结果究其实都是这个企业文化的外在体现。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性格,决定了企业的表现。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首先开始研究金科的企业文化。
果不其然,刚一看到金科的价值观,我就仿佛看见了金科老板黄红云作为男人所拥有的一把锋利的刀,这把刀就是——胸怀。
我的朋友戴定南在自己《折腾》一书中曾经高度概括了男人一生应该拥有的三把刀。这三把刀分别是:30岁之前是“‘才华”;30—50岁之间是“能力”;50岁之后是“胸怀”。
才华、能力、胸怀是不同境界的三把刀。不同的人拥有三把刀的年龄段是有所差异的。但是,有一点却毋庸置疑,那就是谁更早地拥有更高境界的“刀”,谁就有可能更早地走向成功。
金科的价值观是“三个满意”、“三个大于”。“三个满意”
即员工满意、客户满意、社会满意。“三个大于”即人的价值大于物的价值;团队价值大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大于企业价值。
仅以“三个满意”的排序,就足以说明了这个企业的胸怀。
我看过太多的企业价值观,多数排序都是为客户、为股东、为社会,最后才为员工。敢于把员工置于客户和股东之前的,堪称凤毛麟角。
通篇阅读金科的企业文化,会发现,金科将人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比如,金科的人才观第一条就指出:人才是金科的第一资源。
由此,我不由得想到了《大学》里的话: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一个企业里,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是员工。这个看似极简单的道理,在许多企业里竟全然行不通。原因很简单:老板的境界与胸怀。
我见过许多智商很高能力很强的老板,最终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就是因为缺乏宽广的以员工为本的胸怀。
一个企业没有了胸怀,便也就失去了打拼天下的利器。
而具有胸怀的企业,成功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前几天,战洪约了几个朋友去看他们在北京的第一个项目——金科帕提欧。虽然项目还没有正式推出,但是看了现场,我仍然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我知道,作为享有“花园洋房专家”的金科,此次进军北京市场,一定会对我们这些地道的本土开发商造成强烈的冲击。
可怕的不是帕提欧漂亮的西班牙风格,可怕的也不是帕提欧极高的性价比。
真正让人可怕的是,金科的那把锋利无比的刀——图霸天下的胸怀。
这样的刀,将使所有的对手不寒而栗。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