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黄玺庆

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随后短暂3年的文人生涯中,曾当过记者、大学老师; 1992年借小平南巡东风下海去南方淘金,开始进入房地产业; 1995年进入中国特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工作;2000年进入著名的港资地产顾问机构; 2002年进入万年基业投资集团,现为京城西南三环200万平方米超级大盘万年花城的副总经理。

“商德”路漫漫


    还是在出差的路上,就接到乐渝的电话,说是全经联“商德”接龙传到我了,而且是最后一棒。

 

    等我回京后,时间已经快过去一周。昨天急忙抽出时间将接龙的前11棒认真看了一遍,突然感觉很难下笔。

 

    商德的定义、商德的意义等基本问题,参与接龙的前11位全经联同仁已经做了很精到的分析。关于商德的话题,我还能说点儿什么呢?坦率地讲,我似乎有点儿无能为力。但作为全经联的成员,为全经联的“商德接龙”摇旗呐喊,对我而言则是必须承担的责任。于是,鼓起勇气,张开沙哑的喉咙高歌。...

Read more

男人“三剑”与女人“三箭”


    男人和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肩负着不同的使命。男人生来就是为了征服世界的。不管一个男人愿不愿意,也不管他一生混得如何,他的角色决定了他必须在这个世界上努力打拼,然后才能征服一个属于自己的女人。

 

    男人的骨子里都有一种“仗剑走天涯”的武侠情结。剑,是男人行走世界的凭仗。手里无剑,男人便无从在这个世界上立足。

 

    在当今社会,一个男人欲有所作为,必须打造好三把“剑”。

 

    25岁之前,这把“剑”叫“才华...

Read more

2011年,在“忐忑”中前行


    一首连歌词都没有的歌曲不仅被广为传唱而且还被大家誉为神曲,这不能不让人感慨网络的奇迹。这个奇迹的制造者就是《忐忑》。

 

    现象背后总有原因。任何一个元素得以流行,都必然暗合着当下的社会文化心理。《忐忑》虽然是一首无词之歌,但是其歌名“忐忑”二字却反映了当下普遍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

 

    “忐忑”一词,心上为忐,心下为忑。说的是心里忽上忽下的那种感觉。当人们对一件事情的结果感到没有把握或者感到不可预测的时候,最容易表现出忐忑不安的心理状态。

 

&...

Read more

房产税背后的逻辑


    1月26日刚推出新国八条,1月27日晚上沪渝的房产税开征方案就迅速面世。时间如此紧凑,让人很难用巧合来做解释。其背后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逻辑和深意。

 

    这个逻辑是什么呢?

 

    我在《当房产税之“矛”刺向新国八条之“盾”》一文中曾经将新国八条比喻为抵御房产税的盾。这两个看似自相矛盾的调控措施,中央政府的决策机构真的疏忽或者真的不知道吗?

 

    不!不仅知道!而且是有意为之!

 

  &...

Read more

给力——来自无力社会的心理呐喊


    进入2010年的冬天后,一个叫“给力”的词突然火了起来。无论大会小会,无论大街小巷,人们凡是要表达具有上进、向上、鼓励、有劲、能量强、阳光等意思的话,言必称给力。因此,如果要评选出2010年最给力的词,那一定是“给力”。


    任何一件事情的广泛流行,其背后都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套用老百姓食疗方面的一句话就是:缺什么补什么。


    “给力”的流行,反映的恰恰是整个社会流露出的对现实的深深的无力感。在高昂的房价面前、在高速增长的物价面前、在高度拥挤的交通面前、在越来越被污染的环境面前...

Read more

《让子弹飞》的背后


    我是在《让子弹飞》接近下线的时候才开始看的。此时这部贺岁大片已经取得了六个多亿的票房。在观看前,就有许多朋友推荐说该片很值得一看。我问好在什么地方,大多数人说刺激、好玩儿。稍显深刻者,则说此片影射了当今社会的权钱交易。

 

    也许是期望值太高的缘故,看完片子,我竟然没有太多的感觉。唯一打动我的是姜文的那句台词:让子弹飞一会儿。

 

    子弹的功能是准确地击中目标。如果不能一击中的,子弹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可就是这样一个已经失去了功用的只能漫无目标地乱飞的子弹,竟...

Read more

当房产税之“矛”刺向新国八条之“盾”


    “新国八条”的出台还没有让人完全反应过来,渝沪开征房产税又接踵而至。我不评价房地产已经很久,奈何全经联的朋友们热烈探讨,于是找来相关材料一阅,却越发糊涂起来。

 

    根据渝沪开征房产税的方案介绍,房产税属于地方税。征收对象是增量房。(重庆对独栋商品房也征存量——这明显了违反了新法不溯既往的立法原则)。所征款项将用于保障房的建设。由此可以看出开征房产税的初衷是中央政府要为地方政府开辟一个稳定的税源,从而使保障房的建设在财政方面能够得到制度的保障。如果按照这个立意,那么就应该广开税源,增量房越多,地方政府的税...

Read more

2012就要来了


    2010年,我蛰伏了整整一年。过去热衷的业内活动一概予以婉拒。有朋友问原因,我回答曰是为了迎接2012。

 

    许多人知道2012是源于去年底今年初上映的一部名字叫做《2012》的电影。电影给人们展示了玛雅文明的一个预言:2012年地球将面临着毁灭的危险。大多数的人看完电影会付之一笑,走出电影院该过什么日子还过什么日子。

 

    而在我看来2012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2012年是一个标志或者说是一个节点。

 

    ...

Read more

我们究竟该怎样活着


    这是一个必须追问的生命命题。特别是这次汶川大地震后,尤其需要思考。在大地颤抖的一瞬间,存在于人间的所有差别、所有价值都失去了意义。财富与贫穷同飞,官员与百姓同去。

 

  面对着如此残酷的现象,我不能不感慨生命的无常,不能不深刻感受到无常所带来的恐惧。

 

  生命无常。但当无常的情况出现之前,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会抱有一丝侥幸心理。总会被无常生命中暂时的有常价值所左右。

 

  30岁之前,我根本不愿意承认生命和世界是无常的。我总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众多值得去努力追求的价值。那个时候我的生活态度是,认真而执著。当时,我很...

Read more

我们能够告别期待吗?


    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这个话题,我的心头就变得沉沉甸甸。神仙派6月初以“我们究竟该怎样活着”开始接龙游戏后,王哲和陈云峰在文章中都提到了责任。他们的表述可能有差异,但是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为责任而活。

  话题不能说不沉重。

  为责任而活。说得很豪迈,也很阳刚。可是究竟什么才是责任呢?我们真的是在为责任而活吗?

  在我看来,责任首先应该是针对一个具有独立性的主体而言的。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独立性主体的人,比如一个孩子,能够肩负起所谓的责任。

  具有独立性的主体,意味着该主体在行使责任的时候对责任本身,对责任的对象都有清醒的认知。建立在清醒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