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根”须牢记自己是“进京赶考”
本报评论员 刘长杰
5月2日,刘老根大舞台北京剧场正式开张迎客。二人转不断走向辉煌的历史,再一次由赵本山先生续写。
1990年春节期间,赵本山携小品《相亲》来到北京,一举实现了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梦想。在当时那样一个创造个人历史的时刻,或许赵本山并没有想到,20年后,当他把自己的“刘老根大舞台”挤进北京小江胡同的时候,这台堪称“天下第一晚会”的总导演郎昆会亲自前来给他捧场,为二人转喝彩。
从艺几十年,赵本山一直致力于“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二人转”;而把承载二人转恢弘梦想的黑土地——刘老根大舞台能够开到北京去,则成为本山艺术人生的最大梦想之一。这一次圆梦,令喜爱二人转的所有观众为之动容。我们认为,本山那一句“这不仅是二人转进京,也是东北文化、东北人进京”的评价,一语揭示出此举的标志性意义和重大价值。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北三省,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二人转仅在民间流传,街头巷尾,炕头场院,山林野店,田间小歇,尽皆舞台;而这种土得掉渣的民间艺术,既没有名字,又遗失了历史,成了下里巴人中的下里巴人,似乎永远难登大雅之堂。新中国成立后,在“二人转”这一正式名称得以确立之后,其剧种建设才名正言顺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0年后,二人转才以边缘文化的方式步入都市。
植根于乡土民间的二人转,其融入城市的过程采取的是小步快跑的方式;而在本山传媒的全力推动下,其落脚城市的选择采用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2001年,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成功举办。次年,包含着丰富的二人转内容的农村题材轻喜剧《刘老根》全国热映。此后,二人转从农村转进了城市,从东北转向了全国,这一次又从沈阳(中街刘老根大舞台)转到了北京(前门东路平阳戏楼)。
有人评价第九家“刘老根”落户北京,堪比当年“徽班进京”。我们却认为,刘老根此番征战京师大学堂,透着的是丝丝“进京赶考”的气味。
在这张考卷上,刘老根首要坚持的,就是继续制造快乐。二人转有健康、幽默、风趣的优良传统,这一点既被本山倚重,也被观众认可。二人转之所以能吸引包括张艺谋、王家卫、冯小刚等大牌导演在内的大批观众和奥运前紧张备战的中国射击队,靠的就是二人转自身的娱乐精神。因此,即便身在京师,刘老根也应该坚持用娱乐精神来对待娱乐,把心情打开,“用快乐的态度对待快乐的艺术”。
其次,刘老根应自视作为东北人的文化使者,广泛、准确地传播二人转文化。二人转是一颗黑土地上的种子,能否在北京的厅堂中生根发芽,除了要坚持其固有的“泥土芬芳”,还要在表演上努力做到“唱的好听,舞的优美,逗的风趣,扮的逼真,绝活精湛”。切记只有这五功综合,才能雅俗共赏。
最后,刘老根当先求立足,再谋发展,争取扎根在北京,不走回头路。如果说央视春晚就是赵本山团队的一个伟大平台的话,那么,文化之都的大北京则是刘老根能够实践、发展和壮大的另一个伟大的舞台。没有这个舞台的支撑,刘老根不会最终完成做大做强、产业上市、走向全国、娱乐世界的梦想。
在新中国建立前夕,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乘车从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回答,我们都应该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刘老根须牢牢秉持此种“进京赶考”心态,扬弃小我,扎根北京,不做李自成。
***注:此为20090511时代商报头版三经论坛评论原文,发表时有删改。
“刘老根”须牢记自己是“进京赶考”
评论
3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