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增支与增收节支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在当前的中国,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与国内经济面临前所未有挑战的特殊时刻,面对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二者并行不悖。现在政府已经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时候了:一手抓减税增支 , 一手抓增收节支。
处理好减税增支与增收节支之间的关系,既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需要,也是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协调好财政政策运用与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的关系。积极财政政策着眼于减少宏观经济的波动,力保经济增长态势不变;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则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中国长治久安打基础。
中国确定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任务之后,减税增支动作不断。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2005年从800元提到1500元,2008年3月起更调至2000元。增值税转型,固定资产税金扩大抵扣。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税率从33%下调到25%,税前扣除条件放松,企业税负大幅下降。财政的“三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粮食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的道路、饮水、用电等等的背后,都与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密切的关系,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覆盖到农村,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公共财政的终极目的是改善民生。近年来,养老、医疗卫生、就业、教育、住房、环境保护、收入分配等得到更多的财政支持。
大幅度减税增支作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刺激方案的组合拳之一是十分必要的,但任何措施都是有限度的,否则,适得其反。增收节支是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的应有之义。增收旨在保持财政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上。没有充足的财力,好似无源之水,再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方案,都将难以得到落实。增收要求落实财政法律法规,法律规定的政府收入,应做到应收尽收。节支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必然要求。即使财力再充足,节支工作也不能忽视。公共服务型政府一定是一个节约型政府。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减收增支与增收节支的要求,当前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做好减税的各项配套工作。增值税转型既是减税政策,又是税收制度建设的内容。当前应做好增值税转型的各项配套工作,尤其是清理各项税收优惠,才能更有利于消费型增值税中性作用的发挥。要注意研究减税效果落到实处。个人所得税还有一定的减税空间,但要注意防止“为减税而减税”。过度的减税不仅不利于刺激市场,不利于民生的改善,还可能让严峻的财政形势难上加难。减税政策与减费政策应综合考虑。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减费上就有不小的空间。
增支重点应更加突出。增支既是扩大内需的要求,又是改善民生的需要。政府应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资力度,但要特别注意保障性住房的定位,在合理区分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市场的基础之上,更好地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应进一步加强,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要增加。财政支出的结构性调整在支出增量上应得到更明显的体现,应大量增加财政资金于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加大科研投入,以促进自主创新;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财政还应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力度,千万百计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为内需的扩大夯实基础。
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力促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稳定增长的财政收入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中国实行的是结构性减税政策,资源税制改革与环境税的开征,都会直接增加税收收入。但更重要的是,增收要求进一步改善财政收入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只要坚持依法理财,加强税收征管,禁止随意减免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就会得到保持。据了解,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逐步加深,我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企业效益明显下滑。受经济下滑和相关政策性减收因素以及去年同期税收基数较大的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入库税款14064亿元(不含关税、船舶吨税、契税和耕地占用税,未扣减出口退税),比去年同期减收1038亿元,下降6.9%。为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确保税收持续增长,国家税务总局于今年2月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该通知下发后,各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此次国家税务总局提出加强税种征管、促进堵漏增收的若干意见,意在深入推进《关于进一步做好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的落实,细化各税种的征管措施,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确保2009年税收增长预期目标的实现。
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致力于节约型政府的建设。财政支出总量的扩大与支出的节约并行不悖。总量的扩大是新积极财政政策落实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财政资源是没有成本的。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压缩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更要从制度上,通过政府预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为财政资金的节约使用打造制度基础。加强资金使用监督,真正发挥资金作用。
一手抓减税增支 一手抓增收节支
评论
3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