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动员,素质要提高


中国运动员,素质要提高

 
一、历数体坛“怪现象”
奥运会前,体坛屡传不和谐音。远赴韩国的羽毛球选手摔拍、跳水某女皇采访时言谈粗鲁、某篮球运动员父子在一起交通纠纷中齐上阵,对司机拳打脚踢的暴力事件。体坛之怪现象让我们对我们的“国手”多了一份失望。
而在2009年横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我们的骄傲又再创“佳绩”,新闻官点名中国选手不懂礼貌:为什么中国队队员在发布会上动作那么多,那么不尊重人、不礼貌?能让轩斯女士说出这番话确实事出有因,发布会现场中国队某队员一直低头盯着手机发短信,还有一些球员一会招呼工作人员帮忙拿水,一会拿出水瓶来兑饮料,一会做着各种怪表情,一会又交头接耳开着玩笑,甚至还有队员当众站起来提裤子!
二、到底需要什么素质
在学校,老师经常会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来综合评判学生的素质,而且我们看到了“德”是第一位的。运动员特别是国家级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比赛,更应注意品德修养。现在看来,我认为有这几个素质要加强:
(一)品德
对于很多对中国足球深恶痛绝的国人来说,其实他们并不是憎恨足球,不是厌恶中国足球,只是不能忍受好多次的“输球又输人”的比赛。比赛输赢是一方面,但是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输人”,败坏中国形象,那人家还能说中国好话?现在说到乒乓球,我们经常性地包揽所有冠军,你赢球了。可是你又“输人”了,这不是你在你的光环下泼脏东西么?
(二)生存技能
前全国女子举重冠军今当搓澡工,这种现象正常么?那反映出什么问题呢?举国体制下培养出来了一批批“娇贵”的苗,当苗长大后如何才能让他们独立成长?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连过去畅言读书无用的丁俊晖都转变思想,充电于上海交通大学。邓亚萍可谓运动员中最聪明的,乒乓球打得享誉全球,不但在大学充电更能驾驭一口熟练的英语。刘璇、莫慧兰、桑兰也都投身于对口的新闻系,向电视主持人、艺人方向发展。许多运动员都在尽力弥补自己失掉的读书机会,充实自己的文化与内涵。与当下空有发达运动神经不顾头脑同步发展的运动员有着鲜明对比。
三、素质,还是素质
从我们不擅长的足球,到我们的国球乒乓球、羽毛球,运动员素质的普遍缺失折射出运动员教育的问题。既然还要继续施行举国体制,既然还是要培养冠军来宣扬我们的大国精神,那就开始抓运动员的素质教育吧。
素质,还是素质。但愿我们不要在看到让我们“难堪”的运动员,不管他/她是冠军,还是比赛的参与者。
1.《运动员素质的培养》来源:http://portal.sdteacher.gov.cn/Course/tiyu/Article/91869.aspx
2.《新闻官点名****不懂礼貌》

     3.前全国女子举重冠军今当搓澡工http://news.china.com/zh_cn/social/1007/20060324/1319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