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胜经营学解读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是旷古绝代的全胜大师,也是全胜经营学推崇的三大圣人之一。全胜经营学讲求“眼见为虚 ”,拨开表象看本质。今天,我们就用全胜经营学来分析一下连文学巨匠郭沫若也看不懂的《忆秦娥.娄山关》。 

1、这是毛主席留给我们后人的一道谜
《忆秦娥 娄山关》这首词,一般鉴赏者都认为是写景色的。连文学巨匠郭沫若也这样认为。可是,毛泽东于1962年曾把郭沫若对本词的解析内容全部删去,并以郭沫若的语气诙谐地写道,“我在广州座谈会上所说的一段话,竟是错了。解诗之难,由此可见。”可见,毛泽东写这首词,一定是另有含意。但是,他老人家为什么从来没有说过呢?
这实际是老人家留给我们后人的一道谜。
这道谜就是:这首词实际上是吐露作者当时的悲凉凄绝的心情,以及抒发作者勇担大义的无私、无怨、无悔的仁爱之心。这种心情和仁爱之心,他是很不原意说出来的。“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今天,就让我们替他老人家揭开这道谜,也好让老人家在天之灵能会心一笑吧。
2、写作大背景
为了解析这首词,我梦首先要看看写作的大背景。
从1931年初王明派项英和任弼时到中央苏区后,毛泽东就开始受到排挤和责难,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才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在这个阶段,毛泽东眼睁睁地看着西学归来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以及李德等人瞎指挥,自己确实有力气使不上,想提建议也不被采纳。几年下来,王明错误路线导致红军丢失了中央根据地,被迫走上艰难的长征道路。湘江一战,红军损失过半,到遵义的时候整个部队弥漫着沮丧、迷茫的气氛,中央红军和中国革命到了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主要领导人“见了管材才落泪”(不到长城非好汉),让毛泽东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去收拾几乎是无法收拾的残局。
3、上阕写井冈山上悲惨凄绝的感情
上阕实写战士行军,虚写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悲惨凄绝的感情。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翻译如下:
从西方回来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以及李德等人,他们自以为是,愚顽地、执着地执行着错误路线,无情打击持正确意见的我和其他同志呀!(即:西风烈)热火朝天的革命事业犹如进入了深秋。漫天的秋霜带来了刺骨的寒风,月光也因此显得苍白凄。我离开了群众,离开了部队,就像掉队的大雁一样,在凄冷霜天孤苦伶仃。(即:长空雁叫霜晨月)孤苦伶仃我也曾多次提出要到战场上去,却遭到拒绝,就像一匹不让上战场的骏马一样,无法奋蹄飞奔。(即:霜晨月,马蹄声碎)我也曾多次提出了各种策略和建议,都被弃置不用,就像一个孤独的喇叭,声音是那么的低微。(即:喇叭声咽)
4、下阕写勇担大义的无私、无怨、无悔的仁爱之心
下阕实写行军路上的景色,虚写受命危难之际后,毛泽东复杂的心情,和勇担大任的无私、无怨、无悔的仁爱之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翻译如下:
现在红军离开了井冈山,一路上屡受重挫,眼前这一道道险关要隘,对于红军来说真是如钢铁一般难以撼动呀。(即:雄关漫道真如铁。)即使这样,我现在承担了这个重任,只能像刚上井冈山一样从头再来了(即:而今迈步从头越。)即使从头再来,可现在的实际情况和井冈山也是大不同呀!现在,红军身处40万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而贵州地区群众基础极为薄弱。如果说井冈山的座座大山是红军的天然屏障的话,那现在的座座大山,就像一片汪洋大海,随时可以吞没三万多疲惫不堪而毫无群众基础的红军。(即:苍山如海)在井冈山上,红军是多么的雄壮威武,犹如一轮红日升起在东方。可现在,战士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军队弹尽粮绝、身处绝地,没有了朝气和力量,随时可能血染沙场。(即:残阳如血)
5、从《清平乐.六盘山》来反观《忆秦娥 娄山关
上面解析了毛泽东的内心独白。但是,遭受多年打击的毛泽东却没有怨恨,没有气馁,而是运用自己超卓的智慧收拾危局,最后带领红军走出了困境,到达了六盘山。此时,原来压在心头的朵朵愁云烟消云散,毛泽东心情也格外舒畅,随即吟出了《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对比一下这两首词,读者自己再去体会毛泽东写《忆秦娥.娄山关》时候的心情吧,看看本人解析的是否恰当。

对比项
忆秦娥.娄山关
清平乐.六盘山
词牌
忆秦娥:悲伤凄婉
清平乐:神清气爽,无限喜悦
长空雁叫:悲伤凄婉
望断南飞雁:喜悦自豪,无限遐想
苍山如海:迷茫、无助
六盘山上高峰:登高望远,欣赏无限美景
西风烈:凄冷、孤独
红旗漫卷西风:自豪、无限的力量
雄关真如铁:极为艰难
不到长城非好汉:轻松、自在
长空霜月:忧愁、凄冷
天高云淡:喜悦、兴奋
而今迈步从头越:艰难、无力
不到长城非好汉:轻松、自在,无穷力量
兵器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无力、困苦
长缨在手:无限的力量,非常的自信
目标
苍山如海:没有目标,迷茫
何时缚住苍龙:目标明确,志在必得

 
6、后记
写吧此文,一个大仁大义,大智大勇,大慈大爱的毛泽东跃然纸上。1931年到1934年的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一生中受排挤最严重、受打击最大的时候。可是老人家事后没有抱怨过一句话,没有打击报复过一个人。甚至在自己有生之年,都不忍心提起这些人、这些事。这样的人,到那里去找?
这正是全胜经营学真谛所在。此前我的《咨询顾问就是老板请来的“神”》(http://blog.vsharing.com/win2all/A876141.html),要阐明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