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巡检街村农民增收工作实施方案


 

 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全村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上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但去年以来的金融海啸对农业和农村形成了很大冲击,使农民增收遇到了新的困难。加之我县三农投入欠账较多,以劳务收入占较大份额的农民增收工作,受到历史上最严峻的考验,造成农民收入锐减,完成全年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艰巨、困难很大。为进一步做好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加大抓特色产业开发的措施,促进农民增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摸清村情,对症下药,谋求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巡检街村位于洛南县城北45公里处,东通寺耳镇,西接驾鹿乡,南邻石坡镇,北依潼关县。全村辖水岔、西沟、荒地沟、新民4个自然村,1968人,耕地面积2500亩,人均1.27亩,林地11万亩。
全村南北狭长,东西较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畜、林、矿、药”成为强村富民的主导产业。畜牧业以生猪、羊、肉牛为主,已发展百头养猪大户3户,羊有布尔山羊、绵羊等;林业资源丰富,以油松为主,还有栲树、柏树、桐树等,以核桃为主的林产品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中药材有天麻、丹参、柴胡、五味子等,全村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野生中药材种类多,储量大。
巡检街村是巡检镇政府驻地,自古是洛南通往潼关的要道,洛潼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齐全,地理条件优越。近年来,巡检街集镇建设步伐加快,经过扩建改造,现街道整洁、设施齐全。境内有老君山风景区,景色优美,风景迷人,是旅游、避暑的理想去处。
巡检街村商贸经营历史悠久,每年的二月十五会,是秦晋豫三省物资贸易盛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为我县罕见。该村商品意识较强,半数以上的村民都会做生意。该村现有农机、客运车辆30多台套,基本能够满足日常生产、生活需要。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主要是:农民增收的渠道单一,缺乏基本的增收技能,农村信贷滞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巡检街村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任务
今年新扩观赏性林果经济作物面积200亩,新建各类大棚30个;新建畜牧小区6个、私营养殖场10个,确保全年发展畜牧小区10个、私营养殖场20个目标的实现;全村新发展致富专业户15个,养殖专业户30户、种植专业户20户(大棚种植规模2亩以上,承包林果面积5亩以上)、个体工商户50户;劳务输出人员数量较往年有较大增加;实现全年农民收入增长9%的目标,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三、巡检街村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一要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尽快完成各类新建大棚的扣棚、定植,大力发展各类冬季蔬菜,确保不留“白茬地”。加快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基地建设,以及9公里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二要抓好畜牧业生产。在完成全年畜牧小区建设任务的同时,针对当前畜产品价格上涨的有利时机,突出抓好已建成小区的填圈补栏,确保其发挥最大效益。加强小区的消毒、免疫工作,坚决控制动物疫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疾病的暴发和流行,掌握疫情动态,及时采取控制和扑灭措施。三要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测体系和推广体系建设,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步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力争新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处,培育无公害农产品6个。

  (二)大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一要坚持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多途径、多形式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扶持绿色食品、农家乐休闲游、生态养殖场等骨干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同时,对新开发的纯净水生产、销售等项目,要明确专人,盯住靠上,力争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二要认真组织开展好“农民致富奔小康争创科技示范户”活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继续组织实施“科教兴农年”活动,积极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确保全村引进推广名特优新品种6个。

  (三)努力搞活农家乐服务。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巩固现有市场,开拓大中型城市客源市场,大力发展市民农园、灵活经营、接来送往、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组织好全村无公害等名优蔬菜市场推介、挂牌工作,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园篮对接。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民担责任的原则,大力发展各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旅游经纪人队伍。有重点地选择农村“能人”,对其进行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培训,搞好农家乐旅游营销队伍建设,确保旅畅其流。

  (四)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在巩固北京、广州、深圳等劳务输出基地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劳务市场,有计划、有组织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因地制宜发展食品加工业、饲料加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加快发展运销、包装、储藏等产业,就地消化部分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落实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投资政策、土地政策、户籍政策,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引导民营经济向小城镇聚集,吸引农民向小城镇转移。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切实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子女入学等问题,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五)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结合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现的新情况,认真、坚决落实党的土地承包政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杜绝以各种名义乱批滥占耕地,特别要严禁低价强征强占、强迫流转农民承包地,非法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截留土地流转收益等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发生。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严厉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和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防洪除涝、节水灌溉、河道综合治理、堤防汛段扩容加固、人畜饮水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多渠道投资3000万元。大力发展民营水利,深化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改制,促进水资源的市场化、商品化,优化水资源配置。
  四、组织保障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实现农民增收,事关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大局,是村级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村委会和包村部门一定要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提高对实施农民增收计划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实施农民增收计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及时协调解决农民增收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保证增收计划取得圆满成功。

  (二)加大宣传,搞好培训。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致富典型和外地先进做法,以及我村农民增收工作中的好经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更新观念,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开辟农民致富专栏、播放科普专题片、知识讲座,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生产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科技素质和水平。力争利用全年的时间,使受培训的农户达到全村农户的四分之一以上。

  (三)积极配合,落实责任。邀请农业部门积极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生产技术培训;争取水务部门安排好全年农田水利建设;配合畜牧、科技等部门要积极组织好种苗供应;包村干部要做好市场调研,积极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帮助和引导他们搞好产品销售;要积极组织好农民外出务工;动员农信社要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解决农民生产资金缺乏问题。相关干部要按照文件要求,认真做好各项指导、服务和协调工作,将任务层层分解到各位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要建立农民增收方案实施责任制,把农民增收实绩列入村级领导班子和包村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