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苦情戏,要不要靠边站


变味的苦情戏,还是请靠边站

夏余才

由浙江广电集团举办的“2009中国影视编剧塘栖雅集”论坛昨天在杭州落幕,在编剧论坛上,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特别指出,如今火爆荧屏的亲情伦理剧已经有些变味,进入了“三破一苦”(指:破碎家庭、破碎情感、破碎婚姻以及家庭苦难题材)的怪圈,“继母,继父,丑娘”等题材流行,这是一个十分不好的现象,应当杜绝扩大化。(5月18日《东方早报》)

这些天,荧屏上热播的大多是“苦情戏”。如《我的丑娘》、《奶娘》等等,真可谓“凄风惨雨一片”,赚取了观众大把的眼泪。苦情戏的热播,自有其一定的道理和原因。当我们看多了勾心斗角、风花雪月和打打杀杀的东西,来点悲苦的旋律,也算是给心理一种调剂。人生百味,苦味亦是其中一大味。

然而,在看了《我的丑娘》之类的“苦情戏”后,不禁让人有种被“愚弄”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儿嫌母丑者虽有人在,但绝非如该剧中那样,荒唐到让自己的老娘做起了“地下工作”。做“地下工作”也就罢了,还要让老娘做到了“惊世骇俗”的无怨无悔!看来,《我的丑娘》的确“秉承”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宗旨,以至于其剧情远远地高出了我们的“视线”。

剧情的离谱自是不待言,便是剧情所指向的意义也令人哑然!反过来倒过去的看,这类“苦情戏”无非是让那些女性做了“奴隶”,且一直低下头去毫无怨言的做着“奴隶”!在剧中,我们哪里看得到她们对自己命运和生活的一点点抗争?哪怕是有丝毫的质疑,也比那一潭死水胜似万倍。而所有的一切,都在女主角“无私的爱”中被抹去。逆来顺受成了她们的标签,一味的妥协和牺牲反而成了她们身上的“亮点”。

诚然,我们应该去歌颂母爱,可母爱不等于是无原则、近乎扭曲人性的爱。世间的爱有很多种,也拥有很多种表达方式,世间的苦同样是各有各的不同。而任何一种爱,都应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却不是扭曲人性、抹灭人性的。正如梅尔勒·塞恩所说,爱并不是谁为谁牺牲,谁为谁做什么,一旦爱变成这样,这就不是爱。

“丑娘”告诉我们的,恰恰是牺牲自我和践踏尊严的所谓的“爱”。时至今日,一些人还在如此夸张的渲染着人间扭曲的“爱”,不能不说是社会、文化乃至人类精神文明的悲哀!也许,在一个充满着谎言和矫情的年代,其制造出来的情感也必定具有欺骗性。这种欺骗性将人们带进一个“怪圈”,使其在这个“怪圈”中激不起浪花,便如阿Q般翻过身去,在土谷祠里继续做着自己的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