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理论”中国怪现象!


节选部分内容:

      。。。。。。

       定位是手段,至爱是目的
 
 
  经过以上粗浅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至爱品牌是目标、是结果,而定位才是方法、是手段,是解决品牌通向至爱品牌道路上的策略。
 
  也就是说,中国企业要脚踏实地走,根据中国本身固有的环境,灵活运用定位理论,打造属于自己的至爱品牌,而不是简单的、好高骛远的、想当然的说:“我们要去感化他们,去拥抱他们,去爱他们”,而它那所谓的感化、拥抱和爱(如何去感化,如何去拥抱,如何去爱),其实根本就是定位理论的一部分,如果更进一步说的话,它本身就是定位理论的杰作,是定位的结果。

      。。。。。。

--------------------------------------

      从文章《驳“至爱品牌”论》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对定位理论的认识有一个怪现象:

      一个企业,如果它成功了,它认不得定位,认为不是定位理论的功劳;

      如果失败了,它说是定位理论在中国水土不服。

      事实上又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我们根据文章中所提到的定位理论和至爱品牌的关系可以看到,定位,是营销的基础,是根本性的东西,凡事有一个根,根本的东西是不可以不存在的,不然就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而已。

      不管国外出现了所谓的“至爱品牌”,还是中国出了“插位”和“升位”,它们都要定位,它们“战争”之前都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它们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去做,什么时候不可以去做;它们要知道这场“营销战”该从什么地方开始进攻,不该从什么地方进攻;它们也还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歇息一阵子再继续“进攻”,。。。这一切,它的目的是要在与竞争对手的战争过程中,取得对消费者的信任、期待、爱护。。。从而赢得对竞争对手的胜利,这也就是定位需要做的,它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也就赢得了对竞争对手的战争,企业得以存活,品牌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