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五月见顶”论


五一节前后进入消息密集时期。29日国务院工作会议就调整行业资本率提出了新的方案。对鼓励的行业进行降低资本率,对抑制的行业提高了资本率。商务部开始热议消费券可行性,同时可能在5月后出台系列政策,如促进国内消费,制定外贸新政策等。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在上海提出上海建设二个中心。银根政策呼声最大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随时可能出台。PMI指数进入增长值。逐步开始落实十大产业细则等等。在如此短的时期,消息面居然如此频繁,可见中央正在表明一种态度。正如笔者前面文章的分析,在1季度经济数据喜忧参半的时期,经济界人士开始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中国的经济在如此困难的时期,走出了世界经济恢复的第一步,实在成绩骄人。中央政府必然不会在这样的大好机遇下,放弃继续刺激经济恢复的态度,走回头路。而是在过去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寻找成功方法继续保持加强,在不足或考虑欠妥的方面进一步完善改进。但总体的目标肯定是围绕率先走出经济危机这个中心任务展开的。

而在4月末,市场人士和经济人士则对A股5月的走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得出了相应的预测结果。而对5月甚至5-8月都表示看空的则占到多数。而本人的观点却与所有大部分人的分析结论有所不同,本人认为5月是一个指数上行的中途,连续拉升还没有到来,应该是半山腰的一次整理阶段,而整理期在1月左右开始进入下一轮主升浪阶段。本人将市场中目前的分析预测的考虑因素做出了总结。并一一对其作出分析和评价。

一,由于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09年一季度的业绩水平整体效果不佳,并还有下滑可能。市场正处在清库存的尾声。销售额上升,但利润下降是这个时期的主要形式表现。在这样的业绩基础下,很多以价值基础判断大盘点位的人士认为,2350则是中国A股目前的合理估值,假如在2500以上,则有偏离合理估值的投机产生。这种论点应该说属于存理想主义观点,属于长期价值投资者遵循的法则。假如市场在2000点之下的合理水平,则应该属于该群体投资者长线买入的时期。而之后的价值投资机遇是否还会重来,可以说几乎没有可能。因为这样的投资思路在中国长期处于高估值时代的市场环境里,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遇到一个短暂时期能够达到这样的合理时期。这类分析人士却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流动性释放产生的资金推抬和政策市影响。在对冲经济下滑的较长的周期中,银根适度宽松的局面不会发生本质改变,因此以合理估值体系判断短期的市场肯定不是可取的。

二,市场获利巨大,因此从主力拉升阶段可能进入出货阶段。这个判断明显是很片面的分析结果。假如我们通过全面的市场观察可以发现。市场在这轮反弹中,1664-2000点的阶段几乎都是地量回升的过程。而真正的放量则是2200附近基金开始从空转多的开始。从大资金的进出情况可以发现,市场真正多大的机构主力的成本都要达到2200点左右的水平。而中小板的主力则有部分由于拉升过快,开始进入到有空间震荡出货的可能。这也是这一次调整压力最大的板块的真实原因。而大部分大市值的权重品种则都还在底部横盘阶段。按这样的一个市场总体成本和获利巨大的市值比例来看,在2400多点的位置进开始做头,或者说主力获利出局,的确是对市场认识的一种偏差。按本人对整体市场的成本整体获利水平的估计。大盘没有3000点之上的水平,都很难出现构筑阶段顶的可能。主力由于流动性劣势出货是需要空间的。

三,5-8月是历史上的弱市时期。因此5月做空,则到8月后必有回报。或许这样的提法的确有一点的规律性可做基础。由于中国历来有和信贷投放和信贷回笼的时间阶段相关。在年后几月是信贷投放的高峰阶段,因此一般3-4月都是资金推抬走势为主,而到了5-8月是经济较弱的时期,9月-年前则是商业旺季。因此市场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周期性规律。笔者同意5月会出现一定的信贷资金放缓阶段。不会出现很快速的走高过程。但并不会出现后面所说的到8月则可以拿到大差价。笔者对银根政策的预测是,国家在去年11月开始出现了银根转向,在今年1季度为了对冲经济快速下滑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信贷投放最快的一个阶段。但并不代表信贷就因此减少。而是投放速度放慢。全年的信贷投放肯定会超过7-8万亿的水平。这里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1季度信贷投放后,实体经济依然缺钱,4万亿内需拉动的资金依然有很大缺口。加上以目前4万亿计算,要在今年完成保八任务还要继续增加投入。因此在这样的大局下,银根政策必然要服从国务院经济工作的整体目标,则要继续追加流动性,但后期的流动性则更偏向实体经济和内需拉动的特定行业。因此5月则更可能是对年线的震荡整固,等待再次向上发力,挑战3000点上方。而这个时期更大的可能是在9月左右完成。因为本人很早就分析过,今年10月出来的CPI数据是一次微通胀的数值。这时反而是银根要进行收缩的一个拐点时期,大盘会随着银根的微调开始出现阶段顶。

四,大盘不可能出现V型反转,在上升半年周期后,应该出现一次次低点的W形态。完成一个双底形态。本人很难想象这个观点居然会是香港股神提出的。这种说法就更片面了。没有想到香港股神居然也属于存技术图形的流派。本人一直关注各大股神提出的一些宏观经济观点,和他们在宏观观点下得出的投资策略,香港的股神不过如此。

香港股神首先认为半年的市场涨幅不够,因此会做一次W底。认为主升浪必须要借W底来蓄势。而本人却认为2000点以下都只算是散兵坑,是极度情绪产生的错杀。假如按真正的压力形态估计,3000-3300才是一个较关键的压力带。在2300-2500点位置再次出现放量,则证明2500-3000的压力区的压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只是一个多空分歧的阶段。市场前期的上升途中也出现了3次较明显的回调洗盘过程。整体成本都有所抬高,同时套牢压力也逐步减轻。目前就判断不可能出现V型还为时过早。

香港股神对中国的经济政策的确知之甚少,在存市场经济环境里的人,很少有人看得懂中国的经济政策,因此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确有其独特的优势。那就是政府干预能力和经济的控制力。目前的中国经济并不是靠存市场规律出现了好转。而更大的功劳来自中央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和及时的银根政策转向。在这样的强大经济干预力下,中国经济才能率先出现好转迹象。香港股神现在就判断股市不能V型就和他判断中国经济到目前就是反弹到头的结论是一样的。中国的经济刺激效果才只是开头,在随后的过程中,还有十大产生政策调整,还有4万亿具体落实的拉动力,还有经济机构调整部署。而A股则有流动性的支持继续抬高。因此按这样的思维逻辑,只能说是对中央经济政策判断的悲观预期。

总之,在市场情绪都存在谨慎的时期,舆论导向使市场的看空情绪增加。而事实上和熊过程所有人不断期盼底部出现的道理相同。牛市过程中,看空情绪越高,谨慎心态越普遍,则市场的顶部越难出现。这在博亦理论中就可以体现。简单来说散户都跑了,难道套机构和主力?因此笔者站在少数人的思维角度看,大盘顶部肯定还没有这么早到来。同时IPO和创业板的启动是服务经济大局的重要融资功能。市场在长期受大小非和大跌影响下,已经失去融资功能,这对经济长期健康发展肯定是不利的,而为了恢复其健康的融资功能,则必须要放水养鱼。假如中央和证监会对市场上涨的认为只局限在恢复信心的层面,那将长期失去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的贡献力量。本人认为IPO的重启反倒是推动市场继续走高的又一因素。

五月见顶的理论肯定是一种大众思维的错误导向,因此他不符合中央的大方向,也不符合博亦理论,更不符合在大跌深套投资者的操作方向。而真正的阶段顶则应看中央的经济态度转向,看大部分主力真实的做空或做多意愿,看市场关键的阻力位。

欢迎加入本人中金在线趋势大师VIP圈,交流学习准确趋势分析方法。把握09年主线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