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作家在回忆文革期间闯过磨难、战胜孤独和病痛的时候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读书读得最投入,最专注的阶段,还是人在倒霉的那一阵子。外面的欢乐与我无缘,人是孤立的,但一卷在手,又不孤立了。通过日积月累,不知不觉,自己似乎有长进了,能看到其中的内在联系和历史渊源,心中顿觉宽慰不少,在生活中挣扎的勇气也增长了不少。” 由此又想到自己重病住院时整日与书为伴的情景。是那些书籍、杂志为我驱走了寂寞,化解了焦虑,减轻了病痛,增强了信心。特别是那些有关养病保健方面的书刊,对我能较快病愈出院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我由衷地感到:读书确实有益健康。
国外医学界作过研究,他们挑选了16世纪以来欧美伟人400名,看看哪些人的寿命最长,结果是读书人居首,平均寿命达到79岁。有人又用电子计算机对600名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学历分析,发现其中99%未上完中学,受过高等教育的仅有2人。正反两方面的研究成果都证明:读书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我国古西汉时的学者刘向曾经说过:“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 南宋时的大诗人陆游又有诗云:“病经书卷作良医” 。两位先人都指出读书是一种辅助药物疗法,它能帮助人化解积郁,宽畅胸怀,起到药物不能起到的奇效,确有治病之功。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的不平等、不如意,每个人自然都会有忧虑和烦恼,而读书则是化解愁绪的最佳选择。在忧郁烦躁之时,读起李白、辛弃疾的诗词,马上就有豪气回荡心间,清升浊降;有私心杂念不可排解之时,读起《岳阳楼记》、《滕王阁序》,心胸便豁然开朗,顿觉天高地阔而渐入佳境。
读书可以增强人的进取心,而人的进取心是具有防病作用的。因为多种疾病都是与心理因素有关系的。人体生理和防卫功能的完整需依靠中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这三个系统的联系和作用,不良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可以通过它们转化为病理过程。因此,进取心理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抵御一切不良情绪的基础。因为进取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心情坦然,这是器官功能正常,防止各种疾病的前提。
读书祛病并非夸大其辞。据报载,在德国已经建立了一些病人图书馆,供给某些慢性病患者,尤其是神经系统及心理病患者阅读不同感情色彩的书报杂志,使病人较快得到康复。在意大利,用诗歌治病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闻。在那里医生和诗人联手研制“诗药配方” ,可以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疾病。
读书确实是一件快事。孤独对一豆灯光,同哲人、智者沟通,同大师对活,同你喜欢的作者神交,从中引发我们的感情,促进我们的思考。同时通过从书中汲取的营养和力量,可以填补精神的空缺,澄清生存的迷惘,去掉人们常有的浮躁之气,帮助我们祛除烦恼,净化心灵,活跃生机,同样能减轻心理上的痛楚和身体的疲惫。
书卷作良医
评论
2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