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门越来越难进了


北大的门越来越难进了

王子鹏

  两周前,去北大看望刚从加拿大回来的徐滇庆老师,这才发现,北大的门越来越难进了。
  来到北大门口,便被门口的门卫拦下,和一大群人一样,要求去门房登记。所谓登记,就是把“良民证”交给窗口里的一群保安,不知道他们在里面做了些什么,一会把身份证交还本人,便示意可以进去了。时间倒也不长,麻烦也谈不上,但是本来进出自由的北大突然就在心里变了味,变了什么,一时也说不上来。
  因为要等人,所以进去之后,在门卫的遮阳伞下多等了十多分钟。这十来分钟,进进出出的至少有上百人,表情各不相同,但似乎对北大这一“伟大变革”喜形于色的一个没有,无论有没有证件,需要登记与否,几乎都皱着眉头。其中有一个中年人,没有带身份证,终于没有进去。那人显然十分气愤:“我是一个画家,北大是个开放的自由的学校,为什么不让我进?”这话让门卫茫然了一阵,但最终也没有对“画家”特殊照顾,也没有兴趣对这一话题进行讨论,不登记,谁也不许进来。
  不过,就算进来了,也不是没有矛盾。某年轻人拿着证件进门,门卫看了半天,年轻人忍不住说了句:“没见过这种证件吗?”年轻人走没多远,两个门卫中的一个就开始骂骂咧咧,另一个忙问其故。原来那人拿的是个某公司的临时出入证,这“出入证”加上“临时”二字似乎就降了级别,居然拿着临时出入证跟“门卫大人”较劲,这个门卫俨然受到了轻蔑或侮辱,骂骂咧咧地说:“丫再让我看见这证,我就给丫撕了!”另一门卫说:“到期了吗?”“没有,月底到期。”“那你怎么能撕人家的?还想不想干了?”“不干就不干,再让我看见这证就给丫撕了……”
  鉴于本人在门口等待的时间有限,所以,这门卫的誓言后来到底有没有兑现,笔者无从考证。但当时,两个人对话让笔者十分不爽。作为一介草民,我等似乎没有资格对代表中国人文精神的北大,对北大的“伟大变革”说三道四,但“好制度让坏人变好,坏制度让好人变坏”,仅仅从保安的表现来看,这似乎不是一个好制度。一个坏制度加上某些“得势便猖狂”的劣根性,其后果便可想而知了。
  其实,这种事笔者在上大学的时候就经历过了。彼时,笔者所在学校一位原来管后勤的某人当了副校长,就逐渐把对财、物的管理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于学生,从而开创了人文精神彻底丧失的新时代,其中一个制度就是类似于北大的这种进门制度。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失败的制度,甚至后来引发了某系学生和门卫的械斗,还有更严重的后果。原来以为这种办法也就我们那个不入流的学校才想的出来,没想到堂堂北大也照猫画虎干了起来,看来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不过是半斤对八两。呵呵,人要学好难,要学坏总是很容易。假设“愈堕落俞快乐”的命题是正确的,那么,北大,你快乐吗?
  
  2009年5月21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