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VS工资


  即将毕业,这时候同学见面打招呼说得最多的是工作,有两种

  NO.1 “你那工作一个月多少钱?”

  NO.2  —— “你工作定了吗?”

           ——“嗯”

           ——“那待遇呢?”

  这两种区别在于:1是针对那些已知道有了工作了的,2是那种询问的方式,看看对方是不是有工作了。再一想吧,问的方式不同,针对的人群不同,可怎么最后都定格到“工资”上了呢?

  这 工作 之于 工资 关系可说是千丝万缕,是剪不断理还乱啊:

  人要生存,就必须有维持生活的物质资料,这就是说要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等等。而要得到这些生活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所以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就开始进行生产活动了,任何商品都是要经过人类劳动生产出来的,有了劳动的凝结,商品就有了价值。价值,在质上是无差别的,那区分不同商品所含的价值,就只能是量的区别。既然商品的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因此商品价值的量就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量决定的。

  那么劳动力价值就出来了,理论上,劳动者创造多少价值就应得到多少报酬了。

  工作=劳动,劳动=报酬,那为什么 工作≠报酬 呢?

  这是微观方面的分析(可参考剩余价值理论)。

  宏观方面来说,工作了就意味着有工资了没错,可相同的工资并不意味着相同的工作也没错,错就错在根本就不应该用工资去评足工作。不可避免要提到“机会成本”这个词,气势相对应的还应该有“机会利润”的存在。同样是2千的工作,一年之后,有人拿到依旧是2千,有人却拿到了2万。区别出来了,产生区别的原因在那里呢?不是因为等价交换原则的失灵,也不是因为机缘的不平等,而是工作的过程。有这么一个例子:老板分别给了甲和乙1元钱,让他们去买水,十分钟过后,甲递给老板一瓶水,乙也递给老板一瓶水,但同时却给了老板这瓶水的产地、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等。买水这件事每分钟被成千上万个人重复,但过程之中有什么样的不同,就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的结果。

  再加句,在我的面试经历中,我曾对一位老板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可以不要工资,但我不可以不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