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
马恒(化名),男,17岁,某高中三年级学生,系独生子,父母都是在职国家干部,经济条件好。不想上学,心烦,注意力不集中。来访时情绪低落,目光下垂,衣着整洁,无刻板动作,打扮合乎身份,谈话合作,态度孤傲,与父母一起前来咨询,有求助动机,思维正常,资料真实可信。
半个月前刚入升到高三,因上课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觉得学习是很痛苦的事情,向父母提出不上学,出去打工,可母亲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只有一个要求:让他好好学习,既使是到学校学不到知识,也要把高中阶段坚持到底,否则就以出走或寻死相要挟。求助者内心极其矛盾,上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脑子老走神;不上学又怕惹父母生气,觉得对不起父母,所以心烦,焦虑,厌学,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
发病来精神状态差,饮食正常,大小便无异常,否认家族性精神病史和传染病史。既往身体健康,无同类疾病史及求助史。
来访者背景资料:
求助者足月顺产,从小随父母生活于城市,爷爷奶奶都是退休干部,有很高的退休工资,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亲性情温顺,母亲脾气急躁,对求助者期望值高,认为上学是孩子的唯一出路。求助者性格外向活泼,自幼聪明,成绩一直是上等,与同学关系相处良好,他经常与同学们结伴进网吧,上饭馆,有几次被妈妈从网吧找出来,并且还打了他。上个学期期末考试,由原来的中等成绩降到班里倒数第一名,因此感觉没面子,产生了厌学,逃学,不做作业。他妈妈气得出走两天,他把妈妈找回来,然后对妈妈说:“我再也不逃学了,以后我好好学习”但是没过几天,又出现逃学,不写作业。并对妈妈说:“对不起,我实在学不进去,再让我上学我会发疯的,你就让我出去打工吧,上学也不是唯一出路”。把妈妈气得躺在床上三天没吃没喝,求助者为此内心很矛盾:不上学没法给妈妈交待,上学实在是受罪,没有任何效果,不知如何应对。
爸爸的态度是支持妻子,对孩子上课听不懂也显得无可耐何。
爷爷奶奶的态度是随其自然,不可过于强求,有时有点纵恿和溺爱。
原因分析:造成该求助者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因素:首先是求助者出身于城市,家庭条件优越,从小成绩优秀,一直听到的都是赞扬,没有经受过失败和打击,一次考试不好就接受不了,从而心理受挫,对学习产生厌恶。
2.社会性因素:考试落伍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是属于剌激强度较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同时没得到家里人的理解和支持,使自信心严重受挫,结果造成了他焦虑、心烦,和厌学的心
咨询方法与依据:对该案例采取合理情绪疗法RET。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 用这种方法是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的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该案例正是因为不合理的认知和身体上的伤害,产生了不合理的情绪,所以选用了合理情绪疗法,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咨询效果的评价
1.求助者自己的评价:焦虑紧张情绪好转,能坦然面对失恋,正确评价自己。
2.咨询师的评价:求助者情绪与精神面貌得到了改善,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并做出了有效的行为;能正确对待学习,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3.同学的评价:求助者自信心提高,与同学的主动性交往增多。
4.社会功能评定:注意力较前集中,学习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