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汽车业的衰落是持续了至少三十年的过程。自1973年石油危机时日本汽车商靠耗能小的小型车全面入侵以来,美国汽车的主要敌人是日本车。许多人也预计美国汽车市场早晚将被日本给占领。果不其然,丰田在去年超过通用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到了今年,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中有两个都面临着破产。唯一可望幸存的福特,也仍然在困境中挣扎。日本汽车占领美国,似乎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菲亚特500)
但是,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总部在都灵、而且大部分美国人不知道的意大利汽车制造商菲亚特(Fiat),一夜之间成为美国汽车业的新主人。四月三十日,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宣布破产。这是一个“手术式的破产”(surgical bankruptcy):由意大利的汽车公司菲亚特(Fiat)认购克莱斯勒35%的股份,由美国的联合汽车工人工会(UAW: United Auto Workers)持有55%的股份,另由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克莱斯勒所在国的政府持有8%和2%的股份。这个“手术式的破产”的破产估计要持续两个月。与此同时,菲亚特也正在接收通用在欧洲的品牌和资产,最终和这美国两大汽车公司联合,成为一个真正的汽车世界帝国。当然,这条道路上还障碍重重。和克莱斯勒合并,虽然受到奥巴马总统的大力支持,但仍需要面对一系列法律上的挑战。对通用在欧洲市场的并吞,特别是对其Opel生产的接管,则要说服所在国德国政治家的认可。另外,在和克莱斯勒的合并中让工会控制了主要的股份,很可能带来经营的困难。汽车业跨国兼并的历史记录也一直不佳。不过,抛开这些未知数不说,菲亚特的表现迄今为止已经令人瞩目。在五年前,菲亚特还困境重重,被迫重组,在国际汽车业中并不被看好。但根据去年的数据,菲亚特销售了六百多万辆车,超过了通用,紧随丰田之后,成为和德国的Volkswagen并列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
为什么菲牙特能够如此异军突起?关键一个因素就是其“小型车”的战略和技术理念。小型车、微型车在欧洲已经流行了好几年,菲亚特得风气之先,集中力量发展小车,乃至有人称这个星球上跑的最优异的小车就是菲亚特。其中的菲亚特500型号,特别适合在欧洲狭小拥挤的街道中穿行。菲亚特的广告推出了“生态驾驶”的概念,正好赶上了西方世界绿色的社会文化运动。实际上,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后,在全世界引起了普遍的确憎恶。而布什塑造的恶劣的美国国际形象,使美国的品牌进一步失去的感召力。与此相对,环保运动引起了更普遍的同情。反美的政治风潮,也在不知不觉中多少增加了这种“生态驾驶”的魅力。
菲亚特近年来不仅在欧洲开拓市场,而且在以巴西为主的南美占有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对中国市场也大规模介入。美国在最近两年油价飞涨的时期,对欧洲的小型和微型车也颇为渴望,不过这主要限制在受教育比较高的精英层中,真正的市场潜力还不得而知。但是,油价上涨后首先开不起车的,就是那些低文化、低收入、喜欢开大车的大老粗。他们不得不放弃大型号的车辆。奥巴马则是绿色力量的一部分,上台后要严格燃油效率指标,让底特律叫苦不迭。这就给拥有小型、微型系列的菲亚特有了进入美国的突破口。人们事前曾估计,工会是奥巴马的狂热支持者,他作为总统不会坐视三大汽车破产。但是,正是他的政府,否决了通用和克莱斯勒的重组计划,执行起“手术式破产”来。也正是奥巴马在此关键时刻给菲亚特极大的支持,目标也是想通过菲亚特向美国引起有竞争力并且符合其能源政策的小车型。这次和克莱斯勒合并的一大好处,就是菲亚特可以全面利用克莱斯勒在美的销售渠道把自己的经典小车在这个陌生的大陆推广。所以,菲亚特重塑美国汽车的前景,还是大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