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不高兴


JOHNNY DOES NOT FEEL HAPPY

 

小孔和小庄是财子笔下虚构的两个小孩,试图用以浓缩两种不同性格的华裔儿童在美国文化中成长的快乐和烦恼。文末所附是财子三年多前在海外博客上发布的第一章第一节,后来断断续续用铅笔勾画了一些小故事,但是一直把草稿压在箱底未加整理,毕竟自己的专业不是儿童教育,写《小孔和小庄》不如写《股老》来得顺手。希望在少儿教育第一线的朋友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素材和构思,如有业余作家及多媒体爱好者对财子的“中华梦工程”计划有兴趣,也请通过邮件私下联系。

不知是先天还是后天的原因(当然应该兼而有之),财子自我感觉是具有典型双重性格的人,活到这个将要不惑的年纪依然觉得很“惑”,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似乎有一块幅员辽阔的中间地带,但也正是这块模糊生存空间为自己的业余创作带来了源源不绝的活水。正如二十年前那只虚拟的小鸽子一路陪伴着那位失魂落魄的小青年一样,小孔和小庄这两位虚拟的天真儿童让这位肩挑重担的老青年经常可以获得轻松自在的感觉,因为财子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始终是个长不大或者不愿意长大的孩子。孩子节到了,孩子们快乐吗?

小孔不快乐!这个思想早熟的小书呆子禁不起书局门口大幅广告的诱惑,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本《中国不高兴》当作中文学校的课外读物,虽然通过查字典可以认识更多的字,但是那几位大老爷们的山海经引发了一些儿童不宜思考的问题。幸好这个知趣的小家伙没有刨根问底地要财子(被他们称为“发叔”)回答诸多“为什么不高兴”的问题。虽然该书的作者之一早就把电子稿件版发给财子了,但是财子只是对其中涉及财经问题的章节感兴趣,而对于贬低或讽刺王小波等等其他文化人士的文字一概忽略不读。不知道小小年纪的小孔是否也已经具有这种取舍的能力?

反正昨天(周日)与财子一起提前过孩子节的小孔看上去真的不高兴!以前可不是这样,他和小庄在每年这个时候都可以获得“额外快乐”,因为其他的美国孩子一般不过这个所谓的“国际儿童节”,(美国人依然相信他们的孩子天天在过节,所以不接纳那个“多余”的国际节日,反而悄悄将母亲节和父亲节推广为国际性的民间节日)。在财子的记忆深处,当年在国际儿童节的快乐体验是难以忘怀的,因此总是希望让自己身边的孩子也能获得类似的快乐源泉,小孔和小庄应该算是两个幸运的孩子。

昨天不管是在海滩,还是在水族馆,小庄依然活奔乱跳,有说有笑。而小孔显得心不在焉,沉默不语。后来经过细心观察和揣测,财子发觉其实不能只怪《中国不高兴》这本书,小孩毕竟是小孩,不高兴的理由来得比大人实在。就十一岁的小孔而言,眼前至少有以下几个不高兴的理由:

一是他的单亲母亲参加了几次考试都没通过,在没有拿到护士执照之前很难获得稳定的收入给孩子一个经济上的安全感,懂事的小孔每个周末都去公园捡瓶子卖给回收站,但是那点小钱还不够自己买书呢,看到同学手上的iPod很眼红;

二是由于猪流感(孩子们还是不喜欢讲什么1什么1的流感术语)的间接影响,小孔今年暑假不能照例回山东老家爬泰山了(据说是省得被当作“北美小猪”来对待,财子猜测其实是他的母亲没有足够的钱买机票)。而小庄来美国后就从来未回过中国,也不知道自己的老家究竟在哪里,所以留在美国过暑假照样快乐;

最后一个理由是财子一直不敢触及的敏感问题,但是迟早要给这两个没爹的孩子带来成长中的最大烦恼。这不,在今年母亲节和父亲节期间,小孔所在的中文学校推出了《我的父亲母亲》的作文比赛,以小孔的文字功夫和好强意识,拿个一等奖是没问题的,问题是他如何描写他从未谋面的父亲?虽然他最近也偶尔在周日跟着母亲去教堂,但是谁敢这样开导他说:基督耶稣在这个地球上也没有父亲。

财子把这个问题留给真正对单亲家庭教育有经验的朋友,在太平洋两岸已经有越来越多这类不高兴理由的孩子。衷心祝愿他们快乐,不仅仅是在61日。

 

附录:《小孔和小庄》第一章第一节

Sunday, March 12th, 2006   1:04 pm

孔莊轉世初到美國

JOHNNY & JOE ARRIVING AT USA


 
    “
陸地春秋時代的兩位超級先知孔子與莊子在黃土裏安眠兩千多年後(孟子至今還在蒙頭做夢),終於在海風的吹拂與後代的哭喊之下蘇醒過來並投胎轉世。狗年春節過後,八歲的小孔與七歲的小莊分別隨著各自的年輕的聖母(都是人工受精喜得貴子)來到了美國。這個酷似當年先秦的國家正在網羅培養各類聰明絕頂的小龍人以最終實現在海洋春秋時代一統天下的千秋霸業。
 
    
兩個小傢夥在元宵節遊園活動中碰到一起,真是相見恨晚哪!從此以後稱兄道弟,並且很快讓他們的母親也變成了姐妹。兩位新時代的聖母已經各自決定放棄改嫁洋老頭的打算,並且商量著儘快搬到好一點的學區一起住,以便改善孩子的教育環境並且克服獨養兒子的性格弱點。類似孟母三遷的故事才剛剛開始,不過暫時他們搬不出南加州華人區,因爲兩對母子的英語實在太爛!
 
   
上周末在財子主持的單親家庭如何理財座談會上,兩對母子坐在最後一排一聲不吭(這對兩個小孩來說是多麽不容易啊)。會後財子請他們去吃肯德基 並瞭解了他們的不凡來歷,頓覺自己肩上多了一份重擔——若能幫助兩位神童順利度過語言關,他們就可以儘快融合古今中外文化之精髓,並造福於正在被種種兩難問題所困擾的地球人。於是,財子自告奮勇擔任他們的英文啓蒙老師,每逢周六帶他們吃麥當勞早餐,並到附近的公園操練美國英語。
 
    
三人行,必有我師。在兩位神童面前,財子不敢以老師自居,按照美國當地的習慣大家就以FIRST NAME相稱,小孔叫JOHNNY(前世孔先生字仲尼),小莊叫JOE(前世莊先生名)。財子本來一直被人叫JOHN,可是小孔不太同意,因爲JOHNNYJOHN的小名,混在一起分不清。財子只好讓賢,畢竟人家兩千多年前就有這個小名了,略通古文的中國人以及老外漢學家都熟知。財子既然願意做第一塊鋪路石,就不在乎怎麽被稱呼了。
 
    
不過小孔畢竟有禮貌的基因和思考的天賦,拿一支鉛筆在財子NOTEBOOK上寫下“UNCLE FA 發叔財子心領神會——對於天天把字挂在嘴上的財子,最最需要的是一個字呀!如果天天有人稱呼,哪能不發財呢?可是財子轉念多想了一下又暗覺臉紅——這個從小沒爹的孩子不會在心裏把我當“FA-THER”對待吧?財子自己知道才疏學淺,把他們扶上馬送一程就得立即退下來,不可能像個負責任的父親關愛他們半輩子。
 
    ANYWAY
既然今生有幸遇上此等千載難逢的美差,財子理當珍惜與他們在一起的分分秒秒。爲了提高兩個小傢夥學習英語的興趣,財子這幾天到處搜尋合適的相關的笑話,順便就把其中一些貼在這個欄目中,讓家長朋友們分享給自己的孩子。財子愛財,但更愛才!讓有緣相識的每個孩子都成才是財子最大的願望!正如第一個給財子博客留言的先生所說,中英文好至關重要!讓我們借助這塊幽默園地,與小孔JOHNNY和小莊JOE一起開心學英語。


     
以下是JOHNNYJOE最喜歡的英譯中笑話:
 
1. How are you?
 
怎麽是你?
 
2. How old are you?
 
怎麽老是你?
 
3. Time is money.
  
湯姆就是瑪麗。 


     
以下是JOHNNYJOE最喜歡的中譯英笑話:
 

1. 你給我站住!

  You give me stop!
 
2.
我的心七上八下。
  My heart seven up eight down.
 
3.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
  Know is know, no know is no 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