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是大国责任更是爱民情怀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中国卫生部门呼吁世界最大规模的控烟宣传———在全国每年约1千亿盒卷烟的包装上,印上折寿、自残、致癌、畸形胎儿等健康警示图形。(6月1日新京报)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生效三年多,可是,公约所规定的在烟盒上印制“烟草健康警示”图形等义务却并未能得到切实的履行,相反各家烟草企业无不把烟包印制得非常精美,还标注“低焦油”等揭示语弱化烟民对吸烟危害的警惕性,形形色色的烟草广告披着公益、赞助等外衣更是大行其道,显然,
我国在控烟方面的成就之所以并不十分理想,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各级财政对烟草行业的依赖程度比较重,放弃这一块“蛋糕”缺乏主动性;另一方面,则是我国烟草经营管理机制上的政企合一造成的,代表政府烟草市场监管部门与烟草生产经营企业捆绑在一起,控烟当然只能流于空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也在国际社会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既已加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行其规定的相关义务,责无旁贷,否则会因小失大,有损我“负责任大国”的声誉和形象。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宗旨,也应该是各级政府的终极目标。过去,由于综合国力相当薄弱,对烟草行业收入的过度依赖不难理解,也情有可原,如今,经济发展了,国家财力已经不再是必须依赖烟草支撑了,从保护民众健康角度考虑,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控烟行为,打造“绿色财政”,无疑既是正确执政理念的要求,也体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爱民情怀。
期待我国控烟的决心再大些,措施再扎实些,行动再果断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