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企稳回升关键时期怎么办


   2009年6月17日,据相关消息显示,我国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主要表现为:投资增速持续加快,消费稳定较快增长,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夏粮再获丰收;工业增速稳中趋升,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态势;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市场预期继续向好,社会信心进一步提升;城镇就业继续增加;灾后重建加快推进。实践证明,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方针和一揽子计划是正确有效的。

  相关意见认为,我国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

    先关注国际。美国经济还在衰退中,美国失业率还在上升中。随着金砖四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减持美元购买IMF债券,美元必将进一步失去世界储备货币地位,世界储备货币进入多元化时代,美元走弱,这必将进一步加剧美国经济衰退。有人据瑞信的研究部门分析,西方国家的低库存水平将确保出口数据很快回升。而对华海外直接投资下降一方面降幅在收窄,2009年5月份数据就低于2009年4月份时的22.5%;另一方面这一统计数据一般反映的是半年到一年前的投资决策,即当下的降幅早在雷曼兄弟倒闭后金融危机处于高潮时就决定了的,不能说明现在投资意愿仍这么低。因此,有人认为我国出口将开始恢复,外部投资将恢复。其实,美国衰退的现状决定了美国即使有一定的商品恢复,但美国是信息社会和金融社会,美国的消费恢复对经济而言微乎其微。美国的经济增长关键在于投资的恢复,关键在于失业率的下降就业率的上升。美元的跌势可能将导致美国新一轮的大衰退,这是信心的原因而非美国经济的原因。包括欧盟各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也将进一步陷入衰退中。

    看看国内。2009年6月15日,财政部公布2009年5月份政府的财政收入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4.8%,2009年5月份财政盈余从2009年4月份的人民币819.1亿元扩大至人民币1961.5亿元,一举扭转了连续数月下滑的局面;另外,尽管收入不断下降,但因推动积极财政政策,全国财政支出较2008年同期增长27.8%,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前五个月还是实现了财政盈余累计人民币4611.7亿元;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略有好转。根据商务部相关数据,2009年5月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连续第八个月下降,比2008年同期下降了17.8%;2009年5月份我国出口还在往下走,出口数据下滑更直接打击了中国出口业。中国约10%的就业岗位以及50%以上的贸易活动来自外资企业,外商直接投资持续下降给就业和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不言而喻。

  因此,我国应坚持继续向经济中注入资金,必须采取措施以扩大消费需求,并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由于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复苏还不可预期,外部需求必将继续下滑,有关部门需要继续防范下行风险。我国在当前世界气候多变情况下,必须狠抓粮食生产,必须狠抓刺激内需促进工业生产,必须狠抓保增长促就业促进国货销售,必须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尽快狠抓构建新能源、生物高新技术、3G无限通讯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抢占制高点,抢占标准的制定权;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尽快推进中国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转变,推进民营研究院建设,推进中国世界级研发中心建设,促进大学生就业和我国人力资源素质大幅提升;在当前形势下,必须抓好金融建设,吸取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的教训,使农业、工业、信息业和金融业占比分别为30%:40%:30%,尽快培育出世界领先十大对冲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