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儿子逛北京


  我和儿子逛北京

 

      二十多年前,儿子五岁。那时他只是从电视里和幼儿园老师哪里知道首都北京和天安门广场。在他幼小的心灵里,那是个童话般的世界。

      那年,单位正好有一个出差到北京的机会,单位领导就安排我和另一个同事去。那正是金秋九月,不冷不热的天气,我决定带着儿子去。回到家,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儿子,他高兴的蹦了起来,嚷着:“哦哦,我要去北京喽,看天安门去喽”。然后,又跑到每一个邻居家,告诉宋家的爷爷:我要坐火车去北京了;告诉李家的奶奶:我要去看天安门了。那一晚,儿子兴奋的睡不着觉。

      第二天,我简单收拾行装,备足了食品,乘坐晚上四点的火车出发了。随着一声长鸣,火车驶出车站。看着车窗外飞速奔跑的大树和房子,儿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展现出来了,他问:为什么火车向前跑,大树往后跑啊;火车什么这么长啊;它为什么不在马路上跑啊;等等,提出了一连串的为什么。还真是难为了我这个当妈的,我只能用初浅的道理给儿子解释着,儿子似懂非懂的,眨着迷茫的一双眼睛玩味着。天渐渐的黑了,儿子又问了,火车里的灯是哪来的啊;窗外有灯光的地方是哪里呀;开火车的叔叔为什么还不睡觉啊;又是一连串的为什么,让我心里好一阵的烦。直到他闹腾累了,夜深了,才勉强睡去。

       次日早晨四点钟,火车驶进了北京站。出了车站,站在火车站的广场上,儿子揉着半睡半醒的双眼,看到了火车站前大大的“北京”两个字说,哎呦,真是到北京了呀

       我抓紧一天时间办完了公差,便开始策划我和儿子的北京行程。儿子嚷嚷着:我要去看天安门。好吧,就由儿子说了算。第二天早晨六点,我带着孩子离开了陶然亭公园的住所,乘公交车,来到了天安门广场。那正是国庆节前夕,整个广场热闹非凡,人流如织。我和孩子都异常的兴奋 。首先,我和儿子抓紧时间照了像,然后就去了毛主席纪念堂。参观的人非常多,但秩序井然,安静肃穆。儿子也受到了气氛的感染,表情庄重,依然像一个小大人。走到离毛主席最近的地方,我把儿子抱了起来,他真切的看到了毛主席的正脸面容。走出纪念堂,儿子说:毛爷爷好像睡觉了,他和电视上的一样呀。然后,我又带他参观了人民大会堂,参观了宴会厅及各省分会厅,看到了平时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壮观景像,他眼睛也不够用了,嘴也问个不停,好像要把看到的,都装进脑袋里。从人民大会堂出来,必去的就是故宫博物院。在故宫就逛了多半天,还是走马观花,但也走遍了每一个角落。儿子学到了很多他那时还不是能理解的历史知识,他记住了,故宫一共有九百九拾九间半房子。天渐渐的黑了,我和儿子才托着疲倦的身子,恋恋不舍的,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天安门广场。

       不到长城非好汉,万里长城是绝不能舍弃的。我和儿子乘坐旅游车,来到了长城脚下。随着登长城的人群,儿子跑在了我前头。那天,天公也是做美,万里无云,艳阳高照。随着登长城的人群,儿子跑在了我的前头,一会高喊,一会驻足,和相遇的游人完全没了陌生感,玩的尽情尽性,把我这个老妈落下好远。夕阳夕下,乘坐旅游车返程。返程途中,儿子疲劳的在我的怀中睡了,由于汽车的颠簸,我晕车了,晕的天昏地暗,吐的一塌糊涂,又要照顾熟睡的儿子。那个遭罪就别提了,哎,真是一次难忘的长城之旅啊。

        去西单和王府井购物也是不能免除的。给家人和朋友买了些纪念品,给儿子买了玩具。到了有名的盛福顶帽店,儿子看到了一顶米色的儿童礼帽,就是要买。拾元一顶的儿童帽,对于我来说,还是觉得贵了点。那时我的月工资才四拾多元。可是,儿子不依不绕,就是要这个许文强帽。哦,我明白了。当时,电视里正在热播连续剧《上海滩》,儿子看中了这个类似剧中主人公许文强戴的帽子。我咬咬牙,买了吧。回来以后,他只是向小伙伴们悬耀了几次,就一直挂在衣厨中。算给儿子留个永远的纪念吧。

        最难忘的是十月一日,我和儿子去了北京动物园。看到了各种各样从没见过的动物,使儿子懂得了它们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又去了颐和园,看了万寿山和十七孔桥,最让儿子兴奋的是,看到了很多很多外国人,有黑皮肤的;有白皮肤的;有黄头发的;有蓝眼睛的,他们都很友好,对着我们笑,儿子也看着他们笑。过一会看不到黑人了,儿子会说:妈妈你再找一个黑人我看看。从颐和园回来,我俩直接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由于是十.一,各地来京的游人特别多,盛开着的花坛非常的美丽,歌唱祖国的音乐激荡人心。我们就席地而坐,吃着自备的食品。直到天色渐黑,游人渐去,我和儿子才返回住所。

      十月二日,乘火车返回。儿子没了去途的喧闹,几天时间,好像长大了许多。他望着车窗外,像模像样的对我说:长大我要去北京上大学,毕业了在北京工作。

       那年,儿子的个头到我的腰际,现在,我的个头在他耳下。后来,他没有去北京上大学,也没有在北京工作。但是我觉得,那次的北京之旅,在他的成长过程起到了很强的助推作用 。他也永远会记得他的第一次北京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