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放纵=劣币驱良币
“药用明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该行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引起各方关注,若任由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日前,在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明胶分会(简称中国明胶协会)药用明胶讨论会上,协会理事长王敬忠不断强调:各级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对药用明胶产品安全性监管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据悉,国内一些不法厂商竟在药用明胶中掺入部分劣质工业明胶,而这些工业明胶中往往含大量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铬,长期吸收,会引起黏膜黏膜发炎、溃疡、皮肤过敏、皮肤湿疹、鼻中隔溃疡、喘息性气管炎等疾病,甚至诱发癌症。
但是,利用这种劣质明胶原料制作的药用胶囊壳售价却非常低廉,一般每万粒售价仅50元人民币,而正规企业生产的药用明胶胶囊壳的售价至少要200元/万粒,两者相比价格差距巨大,因此吸引了大量利欲熏心的人冒险制造销售假劣。
问题是,国家目前对劣质药用明胶和药用胶囊的质量标准和管理规范滞后,2000版药典对空心胶囊及药用明胶产品没有铬含量限定,而2005版药典没有收录空心胶囊标准,《药用辅料注册管理办法》尚未出台,《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没有强制实施,监管部门对生产销售劣质药用明胶和药用胶囊无法采取有力措施。结果经济学告诉我们的一个基本道理,放纵伪劣必然造成伪劣泛滥,导致劣币驱良币,再一次无情的得到验证。据了解,目前劣质胶囊壳在国内市场上很有销路,而真正利用药用明胶为原料生产胶囊壳的企业的经营反而举步维艰,不少正规胶囊厂因订单不足而处于半开工、半停顿状态。
鉴于此,中国明胶协会组织全国16家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进行商讨(2008年,这16家企业约占全国明胶总产量的84%),在要求监管部门加强监管的同时,参会企业共同做出自律,同时,呼吁药品和胶囊生产企业规范进货渠道,采购有相应资质的合法正规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加强铬离子等重金属和微生物指标检测,防止不法厂商以假乱真,确保药品和胶囊产品的质量安全。
但笔者认为,这种仅靠呼吁的行业自律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真正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信任才能减少“柠檬”进入市场。因此,建议参加自律行动的企业,可以考虑进行更紧密的合作,设立共同基金,成立质量互保组织,监督入会企业质量行为,对违反互保的企业进行集体索赔。宣传劣质产品危害,教会消费者认识劣质产品。如有可能,甚至可以申请一个集体商标,并规范集体商标的使用。信息经济学告诉我们,只有作到信息难以造假与充分披露,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而信任才能破解“囚徒效应”,让大家都作出最优选择。成立质量互保组织,引入企业外部监督惩罚机制,目的就是鉴别伪劣,建立信任,破除信息不对称。
最后我想说,质量问题太重要,不能交给良心。只有让制劣售劣无钱可赚,才能让劣质产品消失。伪劣只有能够被发现和鉴别并接受适当的惩罚,才能让大家变得真正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