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姜:国土部到底是推诿还是揭底?


        辣姜:国土部到底是推诿还是揭底?

6月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就房价问题的讲话,可以主要归纳为四点:一是决定房价最直接的因素为供需关系,而并非土地价格;二是土地价格占房价的平均比例仅为23.2%,属于较低比例;三是守住18亿亩农村耕地红线绝不动摇;四是即使土地再紧张,也要保障居民正常的住房需要;

 

当天晚上,笔者就撰写了《国土部扯下了高房价最后一篇遮羞》的文章,内容大致是淡化了鹿心社的讲话,只是针对目前全国各地的高房价以及“小阳春”现象,对开发商方面进行了剖析,这篇博客在各大网站获得了很高的流量,也得到了大多网友的肯定,但也有部分网友对23.2%的数据提出了强烈的质疑,我也对网友的质疑进行了思考,觉得这种质疑是有道理的,至少是值得质疑的。

 

中国的房价是有泡沫的,这点想必就连国土部也不可否认,而形成房价的因素很多,牵涉到土地成本、建安成本、配套成本、税费支出、管理成本和房企利润等等,如果说影响房价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市场的供需关系,对正常的房价这种说法是站得住脚的,但对于有着浓重泡沫的高房价来说,显然不成立。

 

这就像市场销售的大白菜,应季卖一块反季卖一块五,这是供需关系决定的,是正常的,但如果卖到了五块八块乃至更高,就不正常了,这就有人为的因素在作祟和操纵了,而操纵者绝不是买方,而是卖大白菜整个利益链的卖方,如菜农、批发商、零售商甚至收税的还有收管理费的,此时,非要把高价白菜归咎于供需关系所致,似乎就有点牵强,就像使菜刀犯罪的人非要问罪菜刀一样。

 

菜刀是没有罪的,说菜刀有罪的往往是抡菜刀的人……

 

供需关系是正常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自然规律,供需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只是一种杠杆化的工具,就像菜刀也是工具一样,非正常情况下工具是无奈的,也是没错的,泡沫下的房地产市场应该说是非正常的市场,所以,形成高房价的原因大都是供需关系之外的原因,是客观规律之外人为因素的原因,这点毋庸置疑。

 

当网友们纷纷质疑23.2%的比例是否客观属实时,其实大家都无法判断,也没有能力去实地调查,记得两会期间,有着住建部背景的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的调查数据为58%左右,且特别强调了这是来自代表着公正的第三方的数据,是真实可靠的,可两组数据相差极为悬殊,孰准孰误无法考证。

 

我们且不要鉴别这些数据是否靠谱,因为那毕竟都是来自于权威部门的官方声音,但不要因为我们没有依据,就可以肆意地阻止我们无限联想的权利,可以这样去推断数据:近来北京和广州相继出现了15000元/平的楼面地价,如果按23.2%的地价比例计算,那北京的这家开发商的商品房销售价格就应该是65217元/平,这样的售价几乎是媲美皇宫的星河湾的两倍,因此,显然这样的计算结果是荒唐的,但套用的公式却并不荒唐,如果这样的结果成立,只有四种可能性:一是23.2%的数据不准;二是天价收费(规费和配套);三是开发商的利润超过贩毒暴利;四是房价走势即将出现极度离谱的井喷。

 

房地产价格的构成大家都清楚:由土地成本、建安成本、税费成本、管理成本和开发商利润五个方面构成,且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隐形发生,即所谓的疏通关系乃至行贿的支出,也就是被人们戏称的“第六成本”,而前四项几乎是恒定的,只有利润部分是由上下浮动空间的,也就是说供需关系能起到调节作用的部分,如果无视前四项成本谈房价,无疑是荒谬的,在这五项成本当中,首尾两部分的支出是最大的。

 

现在有一种怪现象,开发商总是不停地抱怨地价过高,而现在国土部又在“数据比例”证明地价的“清白”,有谁能说得清楚国土局的发言,是推卸责任还是揭开老底?

 

被保护的18亿亩耕田,历来就没有纳入商品房开发的价格分母,小产权房也历来都是严查重打的对象,鹿副部长在这个问题上,也只是重申而已,至于土地紧缺也要保障居民住房的提法,只是一句对未来憧憬的豪言壮语,要么是用来提振信心的,要么是对保证性住宅的建设会有大幅度地增加,因为在过去的时间里,保障性住宅的建设总量方面,至少是欠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