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在《最优化方法》课程中,总有一个长长的引言,也许在学校数第一的。首先要讲述动力工程优化过程和数学建模问题。动力工程总离不开英国的工业革命和蒸汽机;说起数学模型自然把世界上最好模型关于宇宙的“万有引力”模型。这里都涉及两个非常经典故事。《世界五千年》就有这两个经典的故事。一个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和“苹果落地”的故事,还有一个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的故事。可我总是唱反调,说这两个“美丽而又神奇”的故事是“假的”。
说起牛顿的“万有引力”自然会想起“苹果落地”的故事,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时学校老师和长辈都是这样说的,少大一点看《世界五千年》,书上也是这么说的,真得很美丽也很神奇,给少儿的这颗心,注入以科学的想象力和对未来的憧憬。都说:“牛顿在苹果树底下时,树上的苹果掉下来砸在他的头上,使他顿悟到万物之间应该有一种力。他在总结前人的实验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高斯(世界上三大数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牛顿、高斯)对牛顿的这一故事不消一顾地说,“这个故事是讲给宫廷的贵妇人们听的”。这就引出故事里的故事,牛顿成名后,1705年他被安娜女王封为爵士,牛顿不善演讲,连学生也不爱听,怎么去宫廷里讲学呢?出没宫廷为宫廷贵妇人讲述牛顿对世界所作贡献的自然是牛顿(牛顿终身未婚)的能说会道的侄女,然而宫廷贵妇人都将文学、音乐、绘画、物理、数学、哲学等作为基本修养来对待。“万有引力与苹果落地”正是出于牛顿的侄女之口流传开来的。以表示牛顿极高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贵妇人们就觉得牛顿够“神”了,牛顿真伟大。其实牛顿在学术和生活中,总是非常的低调的。倒是英国学术界比较张扬,首先是为“微积分”的发明权与欧洲大陆的学术界打了许多年的“口水仗”。为了宣传牛顿形象,这个“万有引力与苹果落地”的故事也就成为“经典”。然而,一个苹果落地与自由落体一样能不能顿悟“万有引力”呢?这是“天方夜谭”,在真正意义上的万有引力发现,是要靠“水到渠成”,学问就是真实性。
什么才能“水到渠成”?一是开普勒三大定律,牛顿将其写成三个数学公式;二是将他自己的第二运动定律作为第四个公式;三是将笛卡尔的直角坐标系通过数学变换(正交变换)将四个公式化为极坐标形式;四是将变数数学和流数术(微积分)应用到他的第二运动定律上……这里没有苹果落地什么事?笔者就是以这个(牛顿推导过程)过程给学生讲“万有引力的数学推导”和“数学建模”的。牛顿自己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是在开普勒的“行星三大定律”和伽利略的“运动论”的基础上的,牛顿是诚实的。牛顿对自己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他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而且给出发明的结论,那就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然而对于非物理专业的人接受这样一个“美丽”而又“善良”的“传说”,尤其是对于少年儿童是可以理解的。在英国不愿意放弃这个美丽的故事(尽管有许多学者,尤其是欧洲大陆的学者,批评这样做),不过在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300周年时,还是发行了一套邮票,其中一枚就是“苹果”,一个智慧神奇的“苹果”。文学家、艺术家喜欢这么做。
在英国还有一个,就是瓦特童年的故事。那就是童年的瓦特,看见奶奶用水壶烧水,水蒸气将水壶盖顶开的现象(蒸汽的推力),长大以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看看瓦特的经历,不就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了。瓦特从小聪明,可家境不好(父亲做生意不佳)中学失学,到钟表店当学徒,由于技能尚高,21岁受聘大学的实验室当修理工(也可以说是修理工程师),28岁大学委托他修理一台叫“纽克门”的蒸汽机,用于矿井抽水。如同乡下那种人力压井那样,不过是单行程的。可这台“纽克门”的蒸汽机它的历史已有60年了。也就是说蒸汽推力的应用,已经具有60年了,所以发明蒸汽机的人,不是瓦特。可这台蒸汽机的效能太低,单行程的,而且回程挺麻烦,通过4年,瓦特将他改往复式行程做功,还加了个“冷凝器”,改制完的这台“纽克门”的蒸汽机,效率提高了4倍(优化设计的意义),可它是个“疯子”,你绝对不敢站在边上,看它“吞吐烟火,动作古怪”,人们给它个绰号“恶魔”。这一干就是二十年,英国的又一研究机构,“司蒂德”蒸汽机问世,它是我们现在似乎见到的那种“曲轴连杆式”的蒸汽机。瓦特仍然专心致志研究,为了旋转的速度均匀,他给它加了一个质量很大的飞轮(惯性作用),此时的蒸汽机可以用于航海,纺织等,尤其是纺织业,毛线就是纺的均匀,全球毛纺织品英国第一,在英国才有所谓的“圈地运动”。瓦特最大的贡献是“离心调节器”,可对速度进行调节,人们习惯上将这种装有调节器的蒸汽机,称为“瓦特蒸汽机”。笔者的《最优化方法》课程的“引子”(动力工程的进化和优化)就是从这个“美丽的童话”开始的……
在这里科学与技术的延续性是极其重要的,任何割裂的做法不可取。为了达到作品的渲染力,想尽办法,挖空心思的“炒作”是不可取的,除非你声明就是个故事。如果是为了激励孩子们勤奋学习,富有想象,这自然是件好事!但孩子们是要长大的,变成像牛顿、瓦特一样科学家、工程师。又如何正确对待儿时的那个“美丽的而又神奇童话”?
美丽的传说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