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与外交应坚持的攻防战略


中国军事与外交应坚持的攻防战略

田忠国

中国军事与外交的支撑点在哪里?不同观点的人有不同回答,但我的回答只有一个:全国人民。当然,有人会马上提出反对意见:以美国为例,美国式社会主义其军事和外交的支撑点是大财团和军火商,所以,中国的军事外交并不一定需要一般民众。但是,中国和美国的根本不同点在于,中国实施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机制;美国则实行的是资本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当然,在此处我所说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机制,是指立国思想中为我们确立的立国原则,并非指现在的精英和资本横行。前者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理想,后者是中国历史的又一次蜕变。有网友让我写反驳否定立国思想、立国原则和解构科学发展观的文章,我没有写,我之所以不写的原因,就在于否定立国思想、立国原则和解构科学发展观者的目的,就是否定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创造成果的经济机制。在同一个阶层内部,政治经济学是个论理的学问,但不同阶层,当其矛盾尖锐对立时,政治经济学则是个刀尖上的学问。

但是,中国还有没有破解价值目标冲突的路径?

有!那就是立国原则中的一个原则: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机制。因为,这即是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创造成果的制度保障,又是整合社会价值目标共识、形成国家意志的机制。但是,全国人民的这一共同理想,不是离全国人民更近了,反而离全国人民更远了,虽然中央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努力不止,旨在建构快速形成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程序机制,使之成为中国外交和军事战略的支撑点,但是,我们也无法否认,有人试图解构中央的这一重大决策。

从程序逻辑的角度看攻防战略

一个国家之所以存在外交和军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外交承担着和平的使命,拓展一个国家的无形生存空间,但是,外交的支点是军事。军事力量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外交成果,这是一。其二,军事力量的强弱,是人民群众的主体精神、共同意志和军事装备的综合体现,而以主体精神和共同意志为主体。其三,主体精神和共同意志源于一个国家的主体思想文化、政治经济机制和战略思维能力。由此可知,三者是一体的不同层面,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而被人们视为封建迷信的“易经”,其实它是本数字哲学,也即程序逻辑的书。“易经”中的文字,不过是人们对数字哲学的解读,浓缩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中国智慧,但它并非是真正的“易经”。真正的“易经”只有卦画和数字,没有文字。或许有人问,“易经”到底是什么?“易经”是多元并列发散式系统闭环程序逻辑。它通过多元并列发散式系统闭环程序逻辑,把整个宇宙及人类社会,以混沌程序的形式,范围在内。故而古人有言,易可以范围天地,并“参赞化育之功”,后一句的意思,是说自然与人类社会的一切动态变化,在“易经”中都有其轨迹。青岛海尔有句话,叫“世界上是唯一不变的是变。”独得“易经”之真髓。变的前提是什么呢?一是平等,比如说阴阳,故而古人有言“阳盛则食阴,阴盛则食阳”,但是,盛极则变,不变,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会消亡,故而古人又有言:“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但是,极变之后是新的规则秩序的诞生。二是制衡,因为,没有制衡就没有“易经”之道。制衡的要义在于,一)是对抗,失去对抗,也就失去了制衡,因为制衡的前提是对抗。二)是合作。对抗的目的是合作。但是,从“易经”的角度说,没有对抗就没有合作。三)是互动。因为有了对抗中的合作,也就必然有互动。四)是互变,因为力量有消长,所以,在力量消长机制中就形成了互变机制。

从空间结构制衡的角度看攻防战略

如果说“易经”讲得是程序链(阴阳)的制变关系,形成多元并列发散式系统闭环程序逻辑的话,“玄空风水”则讲得是空间结构的制衡与制化。所谓制化,就是把对我有损的力量转化为对我有益的力量,这是其一。其二,化的要义在于泄其力为我所用,而不是助其力而制我。如果助其力而制我,就是古人所说的助煞为祸了。其三,制化的前提是制衡,从结构制衡的角度说,没有制衡,制化就失去了化的能力。由此可见,“玄空风水”即是中国古代的风水学问,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空间战略制衡、制化学。但令人遗憾的是,就是这么一部伟大的空间战略制衡、制化学,在国人眼中只是一部讲风水的书。当然,我这样说并不否认风水文化对中国的重大影响,但是,风水文化与战略哲学比,就如同和田的羊脂白玉做了个猪食槽。当然,风水有风水的功能,战略哲学有战略哲学的用处,两者不可偏废。即然“玄空风水”是一部研究空间制衡、制化的学问,其中讲得必然是攻防之道。所谓攻防之道,就是通过控制几个点(空间),并通过点与点的同步互动,掌控全局(系统,如全球是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而一个国家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闭环系统)的制约原理。我之所以说国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闭环系统的原因在于,以独立为主体,吸收融合世界各国的优秀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科学哲学等,巩固独立这个主体,而不是相反,更不能相反。

中国应发展全球逻航能力的海、空军事设备

在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再以步兵做为中国军事的制衡力量,显然是不行的,所以,发展全球巡航能力的海、空军事设备,就成了中国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因为,中国如果不具备全球巡航能力,本质上中国就失去了空间制衡能力,因为,现代和传统空间制衡的本质区别在于速度。从现代战略制衡学的角度说,海、空、网络互动,将是未来新的制衡战争形式,也是瞬间即可致敌方失去战争反击能力的关键所在。所以,提升海、空和信息核心技术,使之三位一体,同步互动就成了中国未来要解决的科技问题。

提升速度的唯一途径就是科技。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科技能力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空间制衡能力,而一个国家的空间制衡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无形生存空间的开拓能力。所以,一个国家的科技能力,从来就不单单是个竞争力的问题,如果单纯的是个竞争力问题,美国的高科技产品就不会控制出口了。所以,高科技产品即与竞争力有关,但更与空间制衡控制能力有关。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比什么都重要。但是,不容讳言,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缺乏应有的活力,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即与教育有关(这是根源),也与国家政策有关,但不论是教育问题还是政策问题,都与思想文化和战略哲学有关。所以,激活创新能力的关键,一是要激活思想文化和战略哲学,二是要激活自信心和自强不息的主体精神,三是要训练多元并列系统闭环程序逻辑思维法。当然,我这样说有人又会开骂了,因为,这会因捍卫中国利益而触动美国的核心利益。有人认为,现在中国还不具备同美国抗衡的能力,应以合作为主,其实,能力虽然与军事设备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个战略哲学问题。再说呢,平等的国际合作从来都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佳途径,但问题是,没有制衡,国家有合作吗?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就是,中国同美国合作了那么多年,美国同中国合作吗?比如,中国最需要的高科技产品,一直都是美国对中国的禁运产品。由此可知,某些人所谓的合作,不过是中国同美国的合作,反过来又让美国不同中国合作而已。我一直认为,从合作学的角度说,合作的前提是制衡,没有制衡就没有合作。而制衡的本质就是对抗。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对抗,才会有真正的、双方的合作,而不是单方面,仅仅配合别人的合作。

因此,我个人认为,外交与军事互动才能拓展中国的生存空间。

结束语

外交与军事,军事以制衡为体,战争为辅助制衡的手段。也就是说,海、空和信息核心技术,使之三位一体,同步互动是中国军事战略重点中的重点。有人可能问,为什么中国也要实施海、空与网络三位一体同步互动战略呢?海、空是实施网络战的支撑点,也就是某些人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支撑点,而网络只是摧毁精神的重要手段,不是目的,因为,网络战的目的是占领敌方的精神,从而达到经济和资源掠夺的目的。因此,没有海、空制衡能力,“不战而屈人之兵”就只是任人宰割的借口。外交呢,只是立足于制衡基础上,拓展国家生存无形空间的途径。

2009-6-27

附一:军事专家戴旭:确立太空为背景的蓝色国防观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9-06/26/content_11604314.htm

附二:英国征召前黑客组建“网络兵团”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6/27/content_11609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