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抄底”,民企准备好了吗?
2009年06月04日 11:22 来源:文汇报
收购悍马品牌的四川民企腾中重工一炮走红。据说,浙江、山东、江苏、福建等地还有一大批嗅觉灵敏的民营企业正磨刀霍霍,打算借金融危机去海外“抄底”。可问题是,民企海外收购鲜有成功先例。具有海外并购冲动的民企真的准备好了吗?
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看来,那些急于摆脱“土财主”角色的国内民企都希望加快自身转型。然而,国内种 种有形或无形的体制瓶颈却让他们颇感无奈,转型并不方便。比如腾中重工目前生产重型机械设备,并涉足特种车辆生产领域。但企业如果要按照正常程序转入国内 市场,其中涉及乘用车“准生证”以及地方政府利益博弈等等,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收购悍马在少了这些麻烦的同时,还获得了现成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品牌、 技术和营销网络等。“不管怎么说,在金融危机下,民营企业进行海外收购的成本的确下降了。”孙立坚补充。
在海外并购活动中,民营企业具有一些天然的优势,经营管理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具有产权优势。不过,民营 企业也存在着一个最大的缺点。孙立坚认为,民企长久以来的运作模式带有很强的急功近利的色彩,其发展往往比较短视且带有赌博性质。有些民企往往是追求一个 收购对象外在炫目的“外壳”,却没有向收购对象的“内核”嫁接自己的文化和管理。
孙立坚还指出,并购只是手段,而投资回报率或效益才是目的。他建议腾中重工一旦收购整合出现意外,可以运用资本运作方式("转卖"也是一种选择)来保证自己的收益。起码对腾中而言知道了打造品牌企业的艰难性。
另外,政府也应该鼓励更多的国内企业积极参股欧美实体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并购,只要是合法的就可以放行,支持民营企业抓住机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