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有专家分析认为,2009年和2010年,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筹资规模将年均增长866亿元。考虑到筹集资金规模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药市场规模的扩大,假定筹集资金的50%用于药品,那么药品市场由于医保带来的扩容每年有望达到433亿元的规模。江苏恒端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孙飘扬董事长说:“新医改将带来巨大的市场增量,并将激发出相当可观的潜在医疗需求。”
与此同时,百姓的医药卫生需求也在同步增长。据统计,2007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为828元,增幅为10.5%,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人均医疗保健费用的支出均逐年上升。此外,我国居民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占消费类支出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有实力的药企迎来扩张机遇
新医改方案给医药企业提供一次大规模扩张的机遇。一方面,新医改对于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制药公司来说是一个利好。目前,在药品采购过程中,高昂的商业贿赂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这轮新医改中,“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是一项重要举措。医药企业所生产的药品一旦进入了基本药物目录,也就可避免以往销售中的恶性竞争,对提高医药类生产企业的效益将起到明显的作用。所以,可能表面上药品的销售价格会有所下跌,但是流通中“暗”的支出将大大减少,总体上讲,医药企业的效益可获得大幅提升。而且,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这一改革,将使相关医药企业的产品覆盖面进一步拓广,由政府统一配送又将因规模化而进一步节省成本。特别是一些中药产品往往都是独家品种,一旦进入招标系统,将可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即使药价上有所让步,医药公司的效益还是能通过巨大“增量”获得弥补,而且品牌价值也将得到明显提升。
有分析认为,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将使六类医药企业获得长期利好:一是品牌和疗效突出药品的生产企业将受益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二是能与进口药形成市场竞争、有性价比优势的专科药将获得青睐;三是自主创新药企将获得更大的实惠;四是销售基本药物、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的药品流通企业将获利;五是中药龙头企业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六是疫苗生产企业将受益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今后国内医药类企业的整合力度将有可能加大,一些知名度差、品牌形象不佳的药企可能会出现生存危机,被大型的医药企业并购重组。“我们认为,医改对于优质企业来说机会多于挑战。作为老字号名牌企业,我们将抓住机遇,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在采访中,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证券部的李女士这样表示。
不确定因素仍多
“我们先进一个品种试一试,看看以后的市场情况再调整其他品种。”浙江一制药企业副总经理表示。在众多企业对基本药物目录趋之若鹜的同时,部分拥有独家品种的企业也在斟酌,进入基本药物目录能否带来丰厚收益。
“如果取消15%的药品加成,医院药品将实行零利润销售;按照医改方案的要求,基本药物是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但是国家医保补贴是按周期拨付给医院的,那么医院在没有钱挣的同时,还要对所销售药品的医保报销部分预先支付。此时,财政补贴及时到位十分重要。”华通医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沈剑巢表示。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即将出台,到底哪些企业能进入、能获益,目前尚未可知。但可知的是,医药产业市场规模必然会随着此次新医改的实施而扩大,医药企业的机遇也必将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