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旅游产业开发的研究(一)


 

旅游产业,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兴综合性现代产业,具有资源垄断性、劳动力密集、关联性强、无污染等特点,被誉为21世纪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其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具有辉煌的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横空出世,已被定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重点产业。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饱览河山、徜徉文化、娱乐休闲的一种智化人生的手段。旅游作为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于一体的现代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已进入亿万寻常百姓家,并成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渠道。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位的旅游接待国和第四位的旅游客源国,这个产业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
公司五年发展规划中将旅游产业作为公司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为实现公司开发旅游产业的宏伟目标,半年来,我们对国内、外旅游产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对我公司开发旅游产业的总体规划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第一章 旅游产业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旅游资源及分类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激发旅游者动机的吸引物。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一)根据旅游资源属性划分,可以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型: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包括:
  1、地文景观—山岳形胜、岩溶景观、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特异地貌
2、水域风光—江河溪涧、湖泊水库、瀑布泉点、现代冰川、滨海景观
3、气候天象—宜人气候、冰雪景观、天象奇观
4、生物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及奇花异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
1、文物古迹—古建筑、石窑寺及石刻、古墓葬、古遗址、进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民俗风情—节会庆典与民间歌舞、民居建筑、民族服饰、生活习俗与风味饮食、民族工艺与民间艺术
3、城乡风貌—古都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市、古镇风貌、乡村景观
4、现代设施—大型工程设施、文化休闲设施、康体娱乐设施
5、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
6、文学艺术—文学作品与神话传说、楹联题刻与书法绘画、园林艺术与城市雕塑、戏曲影视与杂技武术
7、饮食购物—烹调技艺与美味佳肴、特产名品与旅游纪念品、现代商厦、特色市场与著名店铺
(二)根据旅游资源的管理级别,又可以将旅游资源划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等三种类型:
1、世界级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分别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和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它们具有全球性的艺术观赏、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是世界上品位和知名度最高的旅游资源、全人类的宝贵遗产和海内外广大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目前,我国共有23处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4处(泰山、黄山等);世界文化遗产16处(长城、故宫等);世界自然遗产3处(武陵源、九寨沟、黄龙);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5处。
2、国家级旅游资源
截至99年底,中国已拥有119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99座国家历史文化明城,75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13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269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此外国家旅游局组织评选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旅游王牌景点三十五处”、“中国旅游优秀城市54座”。
3、省级旅游资源
主要包括为数众多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国已有256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已有120座),有的还公布有历史文化名城镇和省级文化保护单位(全国现有近256处),以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国已有808处)、省级森林公园(全国已有540多处)等。它们均具有重要的艺术欣赏、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及浓缩的地方特色,在省内外有较大的影响。
第二节 旅游方式及分类
1、观光旅游:是指着意于游山玩水,欣赏异国、异地情调,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旅游,如游漓江、桂林山水游;
2、休闲旅游:又称为度假旅游,是指在工作紧张之余,寻求消遣,消除疲劳,增进身心健康的旅游,一般局限于度假村旅游及周围地区。
3、专项旅游:这种方式主要满足个人涉猎和个人独特兴趣,有挑战自我的竞争意识,也有融于大自然的愿望。这种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视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如:疗养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草原旅游、海洋旅游、河流旅游、沙漠旅游、修学旅游、体育探险旅游、综合娱乐旅游、观光农业旅游、文化旅游、都市旅游等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