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制度源自古巴比伦“拍卖新娘”,含有人性之恶;土地拍卖应去恶从善,有一定的公益性,绝不能像拍卖字画古董一样拍卖土地!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关头,北京广渠路15号,拍出了总价40.6亿、楼面地价每平方米1.45万的天价,也将近月来土地拍卖高温引向沸腾状态。这价格与去年中国地产巅峰时刻这一地段最高峰时房价差不多。
竞拍者中化方兴是太疯,还是太蠢?我毫不怀疑它的实力和智慧。它是上海金茂大厦的持有者,它以央企之身参与最市场化的拍卖,值得表扬。一起推高这块地的保利地产和潘石屹的SOHO中国,至少证明中化方兴不是唯一的疯子或傻子。
这块地的价格预示,在不久的将来,北京现在卖每平米2万左右的房子将冲上3万。绝大多数居民收入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如此高涨的房价将有什么后果?
这次竞争激烈的拍卖表明,推高房价的不止是开发商,政府更是幕后推手。政府设局,让这么多有钱人来抬高地价,然后卖给更多的没什么钱的百姓——这个局面必须改变了!
1987年在深圳开始的土地拍卖,因推动市场经济而彪炳史册,现在却沦落为巧取豪夺的工具。据说,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拍卖来自于古巴比伦的“拍卖新娘”, 将女人按美丽、健康程度顺序拍卖,谁出价高谁做新郎。这是拍卖制度的原罪。拍卖本身就是利用人性中竞争、占有的心理,以非理性推高拍卖物价格,我们不能回避拍卖中的人性之恶。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土地拍卖后来披上透明、规范的外衣——这对于官商勾结掠夺土地来说是成立的。但现在地方政府拍卖土地完全为了牟利,虽然不是为官员个人,却牺牲了广大购房人的利益,并制造了市场预期的恐慌。政府的钱多了,对百姓来说当然不是坏事,但在这种情况下,弊大于利。
土地拍卖制度必须要改革了。与目前价格乐拍越高的英格兰式拍卖相比,荷兰式拍卖即“降价拍卖”或许是个好办法。按此办法,拍卖人确定一个适度的价格,依幅度逐渐降价,第一位应价者便为胜出者。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百米竞赛式的破记录现象。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应公布每年土地推出计划,供应足够多的土地,并每月拍卖一次,同时拍卖多块土地。中国地权属于全体人民,土地拍卖应去恶从善,有一定的公益性,绝对不能像拍卖字画古董一样拍卖土地。
改革土地拍卖制度,就是要尽可能破除政府做生意思维模式。
土地拍卖制度不改,中国超高房价时代便越来越近。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