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如何创业


 

  金融危机下如何创业
    曹秀
    在金融危机下,企业如何创业,这是所有企业家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并不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创业,如何赚取利润,这才是最难的。创业是为了赚钱,然而,现阶段金融市场发生变化,企业家也要随时随地跟随变化。具体如下:

   在市场中创业
    曹秀
    为什么有人花费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去创业结果收效甚微?为什么有人投资而没钱回报?为什么有人创业就失业?种种原因这是为什么?实际上回答这些问题并不难,难的是有人到现在也不明白,自己到底败在哪里。坦荡地说,所以发生类似事情,主要原因就是创业者并不了解市场情况,也没有一个计划,心里可能光想着怎么样赚钱,没想怎么样赔钱,也许这就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想创业是好事,但不是谁都有可能创业成功的,首先要了解市场,知道现在市场信息,如果连这都不知道,创业目的何在。一个人一个创业方式,一个企业也是如此,都有自己创业的模式,然而成功的只有一个,这就是不断努力充实自己,了解市场情况。
    了解市场,就要知道现在市场缺少什么,生产什么,创业能否适用。如果不能,创业就是失败,因为等到产品生产了,企业成功了,可是消费者不需要了,这样的创业能有发展吗?这样的创业还需要吗?所以,了解市场,知道市场信息,这是主要的。比如,一个人有一个好的科研成果,可是想把这个科研成果推荐给百姓,如果没有企业家支持,光靠自己是不行的。爱迪生当年发明灯泡,如果背后没有企业家支持,他发明的灯泡再光明也没有市场,所以不要小看科研成果,更不要小看企业家。创业就是需要了解情况,了解谁的情况,了解多少情况,这些都有定数,谁违背了谁就要付出代价。名人如此,小人物也是一样。
    了解情况,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现在的企业家绝大多数是靠权力获取资金,然后转眼成功,成为小有名气的企业家。这不是真正企业家,真正企业家是在一分钱没有情况下,努力奋斗,研究市场,走出一条适用自己的路子。想创业的人,就是应当走这样的路,了解市场信息,了解市场情况,知道自己和企业应当走哪条路,不了解情况,就是走投无路。当然,市场也不是谁都有机会了解的,有的人至今不知道什么是市场,什么是市场信息。这样的人,这样的企业,怎能赚钱呢?不赚钱,创业不就是失败吗?创业失败,社会变革不是打了折扣吗?打了折扣,企业家不就是走投无路吗?走投无路,创业谈何容易。

  企业升级并不代表经济升级
   曹秀
    近两年,企业界发生一些怪现象,本来没有多少效益的企业,一夜间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集团。说是企业强强联合,实际上就是换汤不换药,或者说,是挂羊头卖狗肉。这种企业联合并不新鲜,有时也是跟外国人学的,外国人想怎么样他们也学怎么样。其实,他们不知道外国人不要的东西,在中国企业家手里还需要,有的居然还拿来当宝贝。
    企业应当升级,然而,在什么样情况下应当升级,这是关键所在。如果说企业效益好,做强做大,企业升级也是应当的。如果企业效益不好,干什么都有亏损,这样的企业能升级吗?即使升级又有何用啊?企业照样亏损,照样不能扭亏为盈。实际上,企业升级最好的时节就是企业效益好,连年有突破,或者说,由一个小企业成长为大中企业,这样的企业可以做大,升级也是自然的。怕就怕有些企业效益本来就不好,又处处显风头,出洋相,结果企业升级了,效益下降了,这样的企业升级不是半途而废吗?由此可见,企业升级并不代表着经济升级,有的企业不升级还好一些,一升级后马上变得不行了,亏损现象相当严重。
    稍稍有商业经验的人都知道,企业不可能乱折腾,谁乱折腾谁的企业肯定会陷入一个经济危机中不能自拔。企业是什么,企业就是赚小钱的地方,也是交际的平台,如果把企业变成一个庞然大物,这样的企业能经商赚钱吗?谁敢跟这样企业经商呢?换言之,不要小看一个小企业,有时一个小企业就是一个巨大交易会,能做许多人都做不了的事。看看现阶段的企业,除了一个正职外,还需要几个副职,有时居然增加十几个副职,这样的企业能搞活经济吗?即使能,也让人怀疑,让人思索。
    企业在特殊情况下,应当有一个具体规划,让自己的企业朝哪个方向努力。尤其是企业家更要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自己经营企业是为了什么。不是要脸面,要名气,要地位的,而是要赚钱的。如果不赚钱要企业有什么用?如果企业不赚钱,即使联合起来也是无济于事,也不可能让企业在短期内产生巨大效益,因此,企业效益好坏不在于是否升级,不在于是否有多大规模。

  企业责任的划分不应当由权力而定
   曹秀
    在中国,企业责任一般都由权力最大的人负责,实际上这是一个明确误区,企业责任怎能以权力大小来划分呢?应当由责任人具体情况而定,谁是主要责任人,谁就应当负责任,哪怕他是普通员工,是他的责任,所以他也是负主要责任。也许有人不肯接受,实际上不肯接受也得接受,责任是谁的就是谁的,不可能乱负责任,更不可能以权力大小来决定。一个企业,负责人分工明确,管财务的就是管财务,管人事就是管人事,管业务就是管业务,一把手负责制,这种负责制应当改一改了。
    企业的责任不在权限本身,而在企业员工本人,如果他们不肯负责任,造成各式各样问题和矛盾,还有事故,怎能由权力负责任呢?不要以为有权力就有责任,过去是权力决定一切,出了什么样事故,责任人由一把手负责,谁权力大谁首当其冲。即使现阶段也是如此,哪个企业出了问题,首先就是一把手负责任,然后就是其他权力大小不定期论定,这种责任制怎能适用于工作中呢?应当是该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不要以权力大小来决定,也不要以权力大小论短长,权力只是一种象征,并不是实际情况。
    现阶段的企业绝大多数是私营经济管理,员工素质也不一样,虽然他们赚的是钱,但也是担负责任的。在哪个岗位就负哪个岗位的责任,由谁引起的事故就应当由谁负责任,千万不要以权力来决定,更不要要以过去一把手来决定,这不公平。难道员工杀人还需要一把手来偿还吗?难道员工犯错误还需要一把手负责任吗?不可能的,企业责任不是个人责任,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当然,企业责任的划分应当由具体情况而定,应当由犯错误本人决定,不要以为企业出了事故就是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就是一把手的责任,企业责任是由各式各样原因造成的,谁也不可能一罪定全能。企业责任感的划分不应当由权力而定,应当由企业责任人而定,谁负主要责任,谁负次要责任,是由责任人在哪个位置,由特殊环境下发生的什么样事故来决定。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也是如此,不能一出什么事故就是一把手负责任,应当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哪怕他是普通百姓也是由他负责任。

  把机会送还企业
   曹秀
    经常有人提出,说县域经济管理过死,应当把机会送还企业。初听,并没什么,细分析,觉得有些道理。把机会送还企业,实际上就是给企业一个机会,给企业松绑。现阶段的企业已经是私营了,并没有多少管理,更谈不上松绑。可是,为什么还有人提出这样问题呢?关键还是企业现在变化莫测,市场变化莫测,企业家有些一筹莫展,所以才有人提出把机会送还企业。其实,从宏观角度看,企业的确需要一个机会,尤其是需要一个不被各式各样行政机关束缚的环境。过去的行政机关的确对企业管理过死,条条框框甚多,弄得企业无法正常管理,因此,才有人提出把机会送还企业,实际上就是离开行政管理。
    企业离开行政管理行不行,离开以后会是什么样,这些问题都值得思索。然而,把机会送还企业的观念是新生的,是值得企业考虑的,有些企业实际上需要的就是这种机会。假如企业被管理得死气沉沉,没有朝气蓬勃的精神,没有乐观向上的环境,这样的企业怎能昂首阔步,怎能奋发图强呢?要知道,企业如同一个家庭,还需要帮助,还需要支持,如果行政机关管理过死,还有生存的必要吗?即使有,在这样的环境里还能生存吗?因此,企业还需要宽松环境,还需要机会。
    俗话说,机会胜似天才。一个人有机会可以成才,一个企业有机会可以赚钱,实际上就是如此简单。机会是什么,机会对企业而言就是一种救世主,也是救死扶伤。有机会的企业肯定有一个起死回生的过程,然而,这个过程还需要帮助,还需要扶持。中国的企业并不是个个都有机会,有的企业从创业开始就遭受各式各样挫折,遭受各式各样阻碍,这样的企业能发展吗?不能发展就赚不到钱,赚不到钱的企业要之何用?企业如同人一样,如果一个人整天无事生非,一点钱财也赚不到,生存还有保障吗?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企业有生存空间,如何让企业有一个迅速发展,这就是企业的机会,然而,谁给企业机会呢?实际上,没有哪个部门给企业机会,所有企业的机会都是企业自己把握的,并不是哪个部门给予机会。企业的成长,企业的成功,都有机会在其中。可是机会并不是哪个部门给予的,机会靠自己争取,哪个企业争取到了机会,哪个企业就有希望。

  紧紧跟随金融市场脚步
   曹秀
    做生意就是紧紧跟随金融市场的脚步,看不起的商品不要弄,看不见的商机不要碰,要赚就赚得天独厚,要赚就赚得万无一失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赚钱的能耐,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经营的本钱,有的企业家并没有什么实际本事。没有本事怎么办,难道不赚钱了吗?不想经营了吗?也不是,没有本事不要紧,应当一步一步的学,人家做什么你做什么就是了。可是跟人家学,不如跟随金融市场的脚步,不如跟随市场信息走,市场信息是代表经济效益的,有什么样市场信息就会有什么样经济效益。
    也许有人会问,怎么样跟随金融市场的脚步,怎么样才能在经营中碰运气?回答这样问题并不难,关键还是企业家如何想的,如何做的,如何紧紧跟随金融市场脚步,这才是关键的关键。一个伟大的人总是踊跃参加社会的各式各样行动,他们这样做就是让自己与百姓紧紧联系在一起,百姓需要就是他们需要,因此,他们往往总是一呼百应。相提并论,企业也是如此,当企业需要管理人才时,企业就会出现一种现象,这就是迫在眉睫的管理。什么样企业需要什么样管理,什么样管理需要什么样时期,这就是脚步,这就是企业管理。不是所有企业都有管理,也不是所有管理都有脚步,时代和时代不一样,脚步和脚步也不同。
    有钱的企业家总是昂首阔步,将企业搞得轰轰烈烈,没钱的企业家总是小心翼翼,担心自己被坑蒙拐骗。企业的现状不同,企业家的步子也不一样,企业管理也不可能相提并论。一个企业有多少力量解决经营问题,就看金融市场给予企业多少机会,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机会,也不是所有企业家都有能力,绝大多数企业管理存在严重缺陷。说实在一点,这就是金融市场的脚步。
    金融市场的脚步是看不出来的,它们如同鼓点一样,只有当人敲响时才有可能被感到。一个企业最大问题就是看不起别的企业,看不起其他企业家,更看不起其他企业管理,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企业管理是最正确的。其实不然,他们的企业不论从管理上,还是从经营上,都有数不清的问题和矛盾,只不过他们没有认出自己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因此才有夸夸其谈。企业有什么办法跟随金融市场的脚步,不是凭一时一地的占有,而是靠长期的同甘共苦,共商共存。这就是文章所提示的主题。


  国企亏损谁埋单
   曹秀
    市场经济最大好处就是企业亏损由自己埋单,然而,私营企业还好说,国营企业就是问题了。往往是国营企业亏损现象相当严重,有的已经是迫在眉睫,有的已经是欠债累累,这些彼彼皆是的亏损现象,由谁来负责任。换言之,那些惊天动地的大案,要案,主要成员绝大多数是国营企业负责人,他们贪污受贿后造成的巨大损失由谁负责任,靠他们自己行吗?他们负得起责任吗?
    国营企业的破产和倒闭,绝大多数是由国家政治面目决定的,有什么样管理体制就有什么样政治面目,因此,国营企业破产和倒闭也是在国家动作下进行的,因此,这一部分财产有可能成为一种挂账,也是欠款的一部分。在这方面,几乎每一个企业都有挂账,都有死账,假冒伪劣在这里也是应有尽有。应当说明的是,不是企业主动倒闭,而是国家政策搞垮企业,甚至连单都没有人埋,这样的政策如果不改革怎能适用现在的经济管理呢?还有那些数不清的矛盾和问题,都是国营企业造成的,也是需要负责任。可是,国营企业如同一块大蛋糕,只有人吃,没有抢救,所有人都在这里吃喝,然后一拍屁股走人了,剩下一堆欠帐留给下一代。
    从大来说,国营企业如此,私营企业也是一样,企业家在自己的企业管理上总是想方设法赚钱,赚不到钱就想入非非。于是,他们都想与银行搞关系,结果所有主意都来自银行,只要银行拿来钱,他们企业就有救了。其实不然,银行拿钱是救急,是为企业服务的,如果错误的理解为是企业自己有本事弄来的钱,与国家没关系这就是错上加错了。以前,国家的钱用多少没人管,只要企业有本事贷,银行就有权拿。现阶段不行了,银行有钱不敢贷,他们怕企业还不起了,这就是改革开放后的不同。
    也许有人提出,国营企业亏损当然由国家埋单了,一是国家政策造成的,二是国家领导者没有处理好。实际上并非如此,有些现象就是人为造成的,也是企业造成的。然而,企业谁造成的,哪个人造成的,这又是问题。企业有一把手,二把手之分,谁的责任由谁来负,主管财贸与主管行政不一样,一支笔制度不是现在就有的,早在多年以前就有了。即使这样,企业亏损责任也没人来负,如果非要有人负的话,只好由国家负责了。如果没有国家政策,没有任人唯亲,哪能有现在的乱七八糟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