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有“三忌”:一忌“攀比”,二忌“忧老”,三忌“失落”。
“攀比”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心态,它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比工资、比待遇、比单位、比享受……结果是越比越生气,越比越上火。我们生活在商品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的显著特点就是分配不公,由于分配不公导致贫富悬殊、社会地位高低有别,生活待遇苦乐不均,这是现阶段不可避免的。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老年人如果一味地攀比,悔恨自己生不逢时,甚至悲观沮丧,怨天尤人,对身体是十分有害的。与人攀比不可取,但自我对比还是要有的。比今昔家庭生活的变化,比今昔自己待遇的变化,这样一比,就能知足而乐,常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满怀信心地撑起生命的风帆,向着人生未尽的路途前进。有了这种心境,还有什么“心结”不能释怀呢?
“忧老”是危及老年人健康的另一种心病。人的衰老死亡是自然规律,虽不可抗拒,但可通过自我调理,有效地延缓衰老死亡。古今中外,无数百岁老人得以长寿的最好秘方就是忘我。须知,衰老死亡是世界上唯一最公平的东西。不管你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达官显贵、亿万富翁,还是贫民百姓、凡夫俗子,谁也逃不过衰老死亡这道槛。只不过有的人能善待生命,注意养生罢了。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受累于衰老死亡的羁绊?高高兴兴、乐乐呵呵、轻轻松松地忘我生活,岂不更好!
“失落”是老年人健康的大忌。这种“失落”尤以担任过各级领导干部的离退休老同志为甚。由于“角色”的轮替,权力的转移,离退休后自然与在位时截然不同。往日的“车水马龙”变成了“门可罗雀”,往日的前呼后拥变成了“形影相吊”,为官时的鲜花、笑脸荡然无存,倍感空虚无聊,心里很不是滋味。特别是耳闻目睹年轻晚辈,其职务、薪水如“芝麻开花”,远远超过自己,心里就感到不平衡。这些老同志应该想到,自己过去出生入死,艰苦奋斗,不正是为了年轻一代能有美好的今天吗?“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不正是我们所期盼和希望的吗?更何况,现今老同志们的待遇也在与时俱进,“水涨船高”,大家都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应该振作精神,快快乐乐才是啊!
老年人要冲破“三忌”,最重要的是要善于自我超脱,不为忧愁烦恼所累。世上万事万物,皆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不是哪个人可以左右得了的。所以,老年人只要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乐观大度,笑对人生,就会精神矍铄,延年益寿,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