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娇因“祸”得“福”?


    邓玉娇因“祸”得“福”?

邓玉娇原本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女孩,因反击骚扰挑衅而刺死一名镇政府工作人员而变成一个了孺妇皆知的名人。或许这原本就是一个习惯借名人炒作的时代罢,一时间,人们忘却了邓玉娇所遭受凌辱的那一个惊心动魄的瞬间,忘却了她曾经绝望于生而被审判的场景,忘却她郁郁而终以至于被鉴定成“精神障碍”的事实,甚至对她追捧已经到了一个近乎“狂热”的地步:中科院植物所教授、博导傅德志宣称,要收邓玉娇为自己的学生,并说“这研究生我招定了”;杭州一家网站愿以月薪3000元聘请邓玉娇为网站编辑;上海一家名为伊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愿以年薪10万聘邓玉娇为公司行政主管;某制片厂想让邓玉娇当演员,拍传奇电影……

对一个刚20岁出头,且身犯故意伤害罪、防卫过当的普通女子来说,如今她的重获自由,以及她那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与如日中天的“名人”效应,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种大祸之后的福事!试想,设若没有那个花花肠子的公仆邓贵大,设若没有那个心有余悸的手起刀落瞬间,设若没有网民的口诛笔伐与大声叫好,设若没有舆论之下的法庭“法外开恩”,一个区区的邓玉娇何德何能又何以如此倍受追捧?“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邓玉娇之福又岂能不是因祸而起?

诚如网友所说,邓玉娇是否具备植物学专业的基础知识?是否具有网站编辑应有的能力?适不适合演戏?我们不得而知,也无从判断。但对愿意收邓玉娇做学生的植物学教授,愿意聘用她的网站、制片厂来说,这些似乎都已不甚重要,重要的是邓玉娇现在是“名人”,而且是一个大家有口皆碑、极度眼热的“名人”!

我们承认,关注弱者是社会良知的体现,但当我们无视弱者的内心感受、真实能力就急于给出种种不切实际的允诺时,这是否也是一种“病事”呢?是的,我们不能轻易否认一个人的能力,我们或者也应该相信邓玉娇倔强的性格之下甚至掩藏着超凡的学习能力、表演能力等,但如此众多的“好心人”为何之前就没有看出来却偏偏要在邓玉娇身犯故意伤害罪、防卫过当之后才发现她的“美妙”而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这种表面“帮助”弱者实质上自我炒作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看到了邓玉娇名人效应背后潜在的经济价值,纷纷争先恐后地来争抢,生怕失去机会!

这是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邓玉娇能够具有眼球经济的价值,于她本人来说,实属无心,但对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的专业人士来说,实在是有意的。邓玉娇只是个普通女孩,又经历了那场噩梦,给其造成的伤害我们难以想象。邓玉娇至今内心是否平静,阴影是否依然存在,我们不得而知。但就当下的情况来看,邓玉娇的“中伤”至少还并未全部愈合,如此各方精英、各路豪杰就不顾商业道德地急于榨取其身上所具有的“剩余价值”,实在不是什么厚道之举!

笔者以为,无论是邓玉娇遭遇人性的摧残以至差点牢笼之灾,还是事后倍受热捧以至各方尊神的重金相邀,这对于邓玉娇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它所反映出来的,恐怕也并非就是用一个“祸”或者“福”就能说得清楚的!——邓玉娇事件原本就是当今这个时代的一个悲哀,对于一个“悲情”人物来说,又岂能有“福”可言?!

(李吉明2009715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