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阳股份稿件的情况说明


 

关于九阳股份稿件的情况说明

 

 

我是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记者站记者王卓铭,分属产业公司板块。

我从2008年4月进入报社开始,一直跑医药条线。直到今年7月,本人向领导提出希望增加条线,经领导商议,我新加家电条线。

2009年7月14日,我浏览公司公告,注意到九阳股份投资一亿元准备在黑龙江建设大豆加工基地的消息。当时觉得可能是一个新闻题材,便向版面编辑丁磊报题,并着手开始采访。

我联系九阳股份新闻部,新闻部一位女士接的电话,要求我提供正式的采访提纲,通过电子邮件方式传过去。其中开头部分是这样的:

 

敬的九阳集团顾东君总监

    您好!

我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卓铭,新接家电条线的产业公司报道。

 

我拟好采访提纲发过去之后,就开始搜索相关资料。并采访了对该公司有专门研究的联合证券家电分析师李伟彦,其中问到了关于“九阳是否会转型在农业方向发展”等问题,但该分析师要求不署其名,为了今后的进一步接触,我答应了这个要求。

直到当天下午5:30分,九阳方面仍未对采访提纲给予答复,我多次电话询问,均被告知工作繁忙,还来不及处理此事。因为临近截稿,因此,我只能以分析师的观点带动文章发展,并从本报以往稿件中截取一段九阳股份新闻发言人顾东君的采访原话,用“顾东君曾表示”这样的方式放入文中。

 

其中有争议的两段原文如下:

一位熟悉九阳股份的研究人士表示:豆浆机市场还处在培育期,没有明确成熟的市场容量。因此豆料市场的具体前景还要看公司如何培养消费习惯,市场弹性很大。

九阳股份新闻部总监顾东君曾表示:我们会继续聚焦豆浆机事业,短期内不会对产品结构进行大调整。上述人士也称,九阳将会专注小家电领域,没听说会向农业领域进行多元化发展

 

2009年7月15日下午3点左右,九阳股份一男士给我打来电话,自称姓赵,语气十分傲慢,称:“我们正在处理你的采访提纲,你的文章怎么就发了?

然后,他开始指责我的工作不专业,主要提出:“采访提纲都写错了,‘新接家电条线’用的明显是广东语气,我们顾总看了很不满意,应该说‘新接家电这条线’。”在这一个无聊问题上纠缠了约有3分钟,我当时对对方这种误解和无端指责已经很不高兴。

继而该男士又提出:“文章最后一句话和前面的内容显得很矛盾,报纸已经出版了吧?我希望你能在网络版上删掉这句话。

我仔细翻阅了经编辑修改过的文章,并不觉得这段话有任何不妥之处,唯一一点可能有失偏颇的是用了顾东君此前对媒体的表态,但我也经过了加工处理,在多次联系未果和临近截稿的情况下,我认为此种处理并无不妥。

但是该男子坚持认为,引文第二段中“上述人士也称”指的即是九阳股份新闻部顾东君,并以此认为我并没有采访到顾东君,因此文章内容失实。

我没有答应他在网络版上改稿的要求。其后,该赵姓男子先后打过来四五个电话,多次催问是否已经修改。我向其解释这属于对我文章内容的误解,并向其解释“上述人士”指的是分析师,他不但不听,还冷嘲热讽地对我进行谩骂和责难,并多次表示:“我们顾总周末会见你们刘洲伟”、“我已经跟你们刘冬说过了,让你撤稿”等言语,不但表现出对报社高层领导的不尊重,也对我这个基层记者很不尊重。

其间,我的态度也有点失控,但我并没有一句过头的话,一直在向其解释,并告知其报社网络版撤稿的流程,以及我为什么没法撤稿的原因。但他始终没有接受。还是反复表示:“等见了你们刘总再说。

最后,我给该赵姓男子打一个电话,向其表明三点:1、内容没有问题,由于对方的理解错误而撤稿,不可能;2、即使撤稿,当天流程也无法完成,因为编辑已经下班;3、希望他在周六见到我们刘总时候,将他的态度和我的名字一并告诉刘总。

我以人格担保以上所说具是这两天关于九阳股份稿件的全部内容,绝无半天添油加醋的成分。请领导明察。

情况说明完毕。

 

 

此致

 

敬礼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记者站

王卓铭

2009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