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卓铭

“杀手”强生?


  对于国家药监局正在进行的风险评估,强生明确表示,不会将被指存在问题的洗护产品下架。

  11月7日,强生(中国)有限公司公共关系部副总监王勋彪表示:“我们产品是完全符合国家标准,我认为国标是行业最高规范,何况根据第三方检测结果,产品季铵盐-15含量远低于0.2%。”

  此次药监局对化妆品中季铵盐-15安全性的评估针对强生。季铵盐-15是化妆品中常用防腐剂,可以释放出有害物质甲醛。王勋彪表示:“不用防腐剂的话,洗发水保质期变短,反而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尽管部分超市已经对相关产品下架,王勋彪称,只要国家药监局评估结果没做出来...

Read more

光伏泡沫遭遇高利贷紧压


  9月21日下午4时开始,温州瓯海经济开发区的信泰集团新厂区门口人群开始聚集,有消息称,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已经出逃美国。

  晚8点左右,警方开始出动,温州当地知情人士介绍:“得知胡福林可能出逃消息之后,各路供货商纷纷赶来,但当地已派出警察封厂,所以并未发生抢货的现象。”直到22日上午,厂区外排了很多车辆,一些人员围拢在厂门口。

  信泰集团是温州最大的眼镜生产商之一,2010年眼镜业务销售收入2.7亿元。多个信息源显示,信泰集团资金链断裂源于高利贷。当地高利贷融资月息最高达5%以上。由于所欠高利贷无法清偿,胡福林不得不选择“跑路&rd...

Read more

阿里云子弹上膛第一枪:马云的手机


  如果阿里云是马云在三年前布下的“珍珑棋局”,那么现在正是解开迷局的时刻。

  7月19日,阿里云计算公司CEO王坚表示:“阿里云公司将会推出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相对应的手机终端也将于近期亮相。这是阿里云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迈出的第一步。”

  这是阿里云官方首次作出明确表态。在过去数周内,有关其将会推出移动操作平台的消息沸沸扬扬,但一直未获回应。

  阿里巴巴内部人士透露,近期阿里云将正式推出搭载此移动操作系统的手机。这是“云计算”这一概念诞生以来,国内基于移动客户端的首次大规模产品化应用。

...

Read more

被删除的文章:《诺华制药“素比伏门”》


我很理解搜狐还有新浪等网站删稿的选择,毕竟诺华制药不是好惹的主。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一下事实,诺华跟国家药监局的龃龉,早有一天会大白天下。有些问题我苦于没有证据,也只能点到为止,到时候就知道谁说了真话。

(此文据说曾是2010年5月14日搜狐健康头条,现在已经死无对证了。)  

 

“诺华一直在淡化处理药品致死案,也拒绝对受害者做出任何赔偿。“素比伏”的通用名为替比夫定,2008年12月末,安徽19岁青年李立力在连续服用替比夫定9个月后因严重不良反应而死亡。

 

 

“诺华一直在淡化处理药品致死案,也拒...

Read more

驳“国产甲流疫苗问题论”


    好久没更新了,对不起各位看客。

    今天和某知名财经媒体记者辩论,关于国产疫苗。他坚持认为国产疫苗有很大的问题,其中主要在鸡胚和灌装环节。他指出,理想的鸡胚应该是一只公鸡的前五次交配所得的鸡蛋,灌装达不到卫生条件等问题。从而推导出国产甲流疫苗有严重的问题,不适合推广接种。

    对于这些言论,我很气愤。我知道这不是他个人的观点,因为他不是跑医药条线的记者,了解的自然不会那么深入,或许也是从什么地方看来得。但是我不想这样的错误言论在流传下去。

 &...

Read more

南方都市报涨价的一点原因(给研究机构们上一小课)


    一直没兴趣写这个话题,老是觉得庄总是在没事搞事,这年头报纸只有降价的,哪有涨价的。后来开了几次会,看了很多材料之后,才觉得涨价还是有很大的用意的。

    南都涨价这个事情,世纪华文做过研究,从发行量、覆盖率、滞销率等方面提供了很翔实的数据,有兴趣地可以去看一下。南方都市报涨价之后市场份额下降得很快,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说到他为何涨价,一方面,官方说法是1、质价倒挂,这当然是假话,你见过有谁恬不知耻地说自己实在太出色了、太优秀了,你们不花一倍的钱来买我的报纸是你们的损失?质量来说,南方都市报在深圳当地确实是一流的,但是还不...

Read more

关于华为的又一起负面报道


华为这次又出事了。成都研发中心一名年仅27岁的员工跳楼自杀。华为似乎中了魔咒一般,每年都有人死,每次都是华为的人死。华为似乎成了反映旧社会的文章中那种“资本主义工厂”、“剥削机器”、“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

胡新宇、乔向英……,加上这次这位,按照网上的统计,在华为“严苛”的盘剥下,已经有至少37位优秀的人才、祖国的栋梁把性命葬送在这个公司。一时间人心惶惶,外行人看来,华为不是一个该去的地方。我虽然不是内行人,但是据几位电信相关专业的同学说,华为还是很多工科学生心中的...

Read more

地震中一件小事给我的震撼


今天本来没让我做地震相关话题,至少昨天晚上没有通知我,我还是上午才知道的。
到办公室把现况了解了一下,就开始采访了。一开始分配我要做一些血液的情况,因此我除了联系上市公司,还抽空联系各大血站。
成都,事件的中心,成都中心血站当然将成为中心的中心。我打了20分钟的电话,3门电话全部忙音。
最后还是锦江献血站的电话打通了,听筒里面声音很嘈杂,一个中年女人接的电话。
我自报家门之后,她就表示没空。我赶紧抽空问她:“现在献血的市民是不是很多啊?”
她只回答了一句:“太多太多咯~~~”四川人惯用的拖腔,然后就挂了电话。
我虽然不在现场,但是我能感觉到...

Read more

关于吉林制药的一些问题,实在不能忍一些业余媒体了


    最近我也在跟吉林制药,这公司确实不地道,三次重组三次失败,套住很多人。

    我去过吉林制药,这是一个非常破的公司,不知道他们是怎么通过GMP认证的。生产也乏善可陈,现在只有参芪片一个车间在正常生产,化学原料药几乎停滞。这是一个企业的经营现实,不过我相信这个企业已经没人关心它的经营了,重组才是它唯一的亮点。

    说实话,我认为吉林制药重组的公告是很完整的,大家踏空后很愤怒,我也能理解,所以媒体总是想挖一些它的负面新闻。不过这一次,很多媒体挖错了。

   &...

Read more

央视告诉你:新闻专业大学生为什么不好找工作!



1月6日,新闻频道《新闻1+1》栏目,关注的是大学生就业难。

特约观察员,我们的王旭明发言人报出的数据:全国新闻传播类每年毕业生20万人;全国注册的新闻从业人员一共16万人。他的观点:即使现在所有的新闻工作者都下岗,换新人来,也满足不了这些大学生的对口就业。

当然,他忽视了一点:记者证、编辑证不是从业资格证,而是对你在某个单位工作满一定年限的承认,换句话说,它和注快资格、证券从业资格有点类似,在同一个新闻单位从业满两年,通过考试,才能拿到记者证。所以,实际上新闻从业人员可能要远超过16万,比如我就没有记者证。当然这是题外话。

不过,他也揭示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新闻专业,确实很难找到工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