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心说》系列之一:力的渊源、四种力的统一简介


                                           《宇宙中心说》及力的渊源、四种力的统一简介

                   江一泉                                    

      (中国福建泉州凯杰科技 福建 362000

                 

[摘要]  本论文仅对《宇宙中心说》一书作简要的介绍,并着重对物理学中关于力的“来源”和四种力的统一给以明晰的答案。最后通过我们建立的宇宙稳态循环中心模型给出科学合理的宇宙存在观。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大爆炸起源的宇宙模型矛盾重重,已经不能作为描述自然现象最客观和准确的宇宙模型。如果没有建立一个正确的、与自然存在的宇宙相对应的数学物理模型,我们在整体科学前进的路上就会遇到障碍。我们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交叉科学家、生物、化学家等所有各行各业的科学家将会在遇到顶级重大问题上的选择发生方向性的错误。时空观、宇宙观、世界观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也是带领人们走出人生困惑和建立平和幸福的重大问题。

《宇宙中心说》一书的国际书号是:ISBN978-962-450-872-7/D.52211。书中分为十七个大部分、一百六十三个小节、三十九万多字。用翔实的现代数学物理学和逻辑意识进行演绎推导是全书学术观点的主旨。

[关键词]  九维动力空  宇宙中心模型  统一场论  对称性破缺  黑洞定律

[中图分类号]O4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三百多年前,莱布尼茨曾经诘问牛顿关于力的来源问题,并认为牛顿的万有引力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隐秘的质”[3] 。三百多年过去了,牛顿的动力学体系虽然带给地球人类现实科学的巨大进步,但目前的科学系统仍没有给予莱布尼茨关于力来源特别满意的答案,取而代之的是物理学界强、弱、电磁、万有引力的四种力之学说。这四种力的统一是近代物理学家梦寐以求的一个追求。另一个追求是爱因斯坦晚年未能实现的统一场理论和如何科学的解释宇宙运动的第一推动问题。把这个问题交给神,仅仅是人类意识水平发展过程的一个无奈的驿站。而由于爱因斯坦建立的相对论系列方程仍然摆脱不了牛顿给定的理论框架基础,所以他生前未能完成自己建立的统一场论。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遗憾,也是当时人类科学史上的遗憾!

万有引力定律有一个关于苹果落地的传说故事。无论故事的真与否,用现代科学的观点都可以推论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核心内容的先验性。用科学存在的观点,我们认同地球表面有相对均匀的引力场,并知道这个力场的大小与地球的距离有反比的关系。而这个引力场的存在并不因为苹果的存在而存在。而是先有力场,再有力场对场内任意物质的引力。而不是因为一定有苹果或某个物质才有引力的存在,所以我们认为牛顿万有引力是对自然力(M=2)先验性的逼近证明。那么,不存在苹果时的地球力场从那里产生?这才是我们要揭示的力场来源的核心。

鉴于数学物理推导的专业化,本论文不提供高深的数学和逻辑推导,仅给出学过物理学的学生都可能看懂的语言文字。有意进一步了解数学物理推导过程和宇宙自然存在奥妙的学者可参见《宇宙中心说》一书。

           1.       力的来源

 

    万有引力来源于物质在宇宙同步场的高速运动,是与宇宙中心模型相关的整体事件。从过去的很多科学实验及现代的精确实验和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完全可以呈现出力场来源与运动源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统一场的关系,可由系列实验和自然现象实证。

    对宇宙物质运动的观察,以这样一种角度来发现:地球表面为何有引力场?所有运动星体为何有引力场?一个最大的一个特征是:有引力场存在的空间都存在着运动着的物体。物体、星球产生引力,其根源在于物体和星球的运动。而不应当仅仅就停留在物体本身引力万有这样“不明不白”(莱布尼茨语)的说法,从而没有对引力的来源和量化产生进一步的深究。局部空间物体引力场多寡,决定于物体整体运动(包括其粒子运动集合叠加)。所以运动才是产生引力场的根源!更深入的理解力还要对书中的黑洞定律有进一步的了解。运动是指与宇宙中心的相对运动,这种运动不仅仅产生力场,并且同时产生n次运动场,n次运动场体现了星球的高低轨道、同步轨道及与星球外部的环状表象。星球自转体现宇宙同步场大尺度多体力的合成结果。更重要的是这个局部的力场和运动场在空间的分布是有限的、封闭的、可量化的。而不是万有引力的无穷远。它的无穷是来自于宇宙中心大尺度的同步场分布与物质运动的相对关系,所谓的暗能量就是宇宙中心同步场的大尺度轨道能量。这个宇宙同步场对空间的覆盖在人类视界上表现出其无穷性的大,牛顿提出的“万有”是这种无穷性的先验变相证明。暗能量也是这种大的不可视见的无穷分布场的代名词。

    关于这个发现和详细推论,在《数学与物理的统一之哲学原理》一书有详实数学物理推导。并给出更多的实际事例和通过统一场方程组给出这种有限、封闭的边界与定量的实证描述。也通过这个发现,推导出黑洞定律及宇宙整体的运行规律和整体的宇宙中心模型。鉴于篇幅的有限,本文仅给出关于“力”的理论和逻辑上的学术简述。

    力和运动的渊源归于一种自然的互为转换的存在现象:力场来源于运动,运动产生力场;这种相互转换具有空间的同时存在性和垂直性。这两性是宇宙运行的自然属性,可以用空间场及统一场论的数学函数关系的量化来描述。也可以用宇宙完集{动、力、空}、三元九维不可分割的复合向量几何的另一个自主创新数学模型来描述。

    引力是力场的体现,轨道是运动场的体现。力场产生自由落体现象,运动场产生同步轨道、高低轨道现象。力场(引力)、运动场的空间范围是有限的、封闭的,这种封闭是通过统一场论方程组的积分关系和对0的定义来确定的。另外,有运动动态场方向和力场的动态场方向的描述。物质本体运动产生的力场方向和运动场的方向是相互垂直的,这是宇宙运行场的另一个自然属性。从电磁学的手性关系也可以得到证实,微观地还可以推论出生物手性的机理。

    以上是对宇宙统一场论关于力场和运动场的概念性描述。这两个场是存在于空间的动态规律分布,这种力场和运动场空间的动态分布规律就是统一场的规律。在这里,由于空间的动态特性也被赋予了空间场的概念。通过建立统一场方程组,空间的每一个点也可以用空间的集合几何来定量。由于力和运动在空间的三维特性,因此,空间的三元九维在这里能得到很好的印证。这里的九维以“力、动、空”三元的集合客观存在于宇宙空间。去年在《三维时间、九维力时空的数理实证》一文我已经解释了时间是描述宇宙空间内的运动。所以,九维“力动空”和九维“力时空”可以在参照系上得到等价的变换。三个场量的关系是我们实现宇宙统一场论的基本要素。

 

               2   物理学4种力的统一、力与九维空间的关系

 

    力和运动的互垂性并和真空构成三元不可分割的空间场是自然属性。在宇宙参照系统内,时间(运动)和空间不存在可重复性也是自然属性,至少是在人类进化史内的物理事实。

    力与运动互为来源,这是贯穿于本文的一个基本要点,是大自然的基本属性,运动和力源于自然,并且互为在空间垂直转换。因此经典的四种力都是源于与运动的共存。而这运动要以整个宇宙同步场的相对运动为参考系,并考虑黑体定律的量父量子结构和跨越的参照系、观测系。力和运动的不可分割就如时空的不可分割,而力、运动、空的不可分割是实体宇宙的基本属性。因此,力和运动不可分割被包含在力、运动、空不可分割的具体三元九维空间之内。

  关于电磁场的电力和磁力、原子的强弱力、星球的引力都是可以等效于力场和运动场,磁场是力场或运动场的一种表象,是与宇宙中心运动场息息相关的共同事件。只要选择好参照系、观测系,结合经典的电磁学理论和众多的电磁实验不难得出电磁力源于电子运动的结论。因此,本书(以后指《宇宙中心说》一书)着重用统一场理论和方程对引力、强力和弱力的基本机理作简要的介绍。

  宇宙空间三个存在性具体参量是 力、 空的定量关系,物理统一方程是在吸收和总结经典理论,分析前人的经验和方法,细致观察事物的普遍特性,并借助现代科学实验的结果和新的理论,勇敢地舍弃或包容经典方程,创造一整套全新自洽的体系。但仍然要吸取前人好的研究方法、加入合理创造的同时要经得起将来实践的验证。

(注:上文因为剪图不清,所以以下文字与上图有重复,敬请选择,下同)                                                         

                           8.1a   (注:公式和图的序号引自本书,下同)

上式、图表示一无限小的理想(粒子体积忽略不计,整体同性质且不带自旋运动,自旋时 要用微分几何处理)粒子整体运动时所产生的任意点对称力场,该方程力场的几何分布是3维球坐标。宏观的由万有引力现象,微观的由氢的电子云图,及现实空间反演不对称的实验可以推出。任一点 的方向是指向运动着的粒子(关于 的指向有更多的实验和理论来证明是宇宙同步场的映射),实际的粒子是理想粒子的几何向量积分,积分完的结果必然存在不同自旋粒子的力场有不同的有向性。也由此得出宇宙观测系下的“质量方向性”问题。因为粒子由物质组成、自旋运动存在着不确定性,也即质量的指向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有近代物理学的一系列描述:能级、轨道、势阱、不确定性关系(测不准原理)、波粒二性、薛定谔方程、波函数原理、乃至Yang-Mill的质量缺口、生物手性、对称性破缺。所有的不确定性和对称性破缺就是宇宙同步场的单向进动不对称引起的,它是人类“看不到”的确定和秩序。多体力场的有向性合成就是质量的有向性。它的数学模型可以和数学的弦论或波函数有某些概率、统计方面的衔接。物质有向性以整体极端方式存在的实例是磁性体。公式(6.4)的模型也是在上文提到的从微观、具体的方式来证明数学千禧难题之5Yang-Mills存在性和质量缺口的基本模型。宏观、微观及科学的互通性在这里得到有效的统一。

自从牛顿同时代的科学家莱布尼茨追问力的来源到今天,经过了几百年,没有一个准确的、得到国际上公认的关于力的来源的统一说明,莱布尼茨对牛顿“力”的“不明不白”的指责并非空穴来风,这种追问体现了莱布尼茨对物理世界观测的深刻敏锐性。今天,在初步构建完成统一场论的三十几个方程中对力场的原理和产生的存在性予以明确的论述,换句话说,运动的来源是什么,力的来源就是什么。也就是对“动力空”构成了不可分割的宇宙进行自然存在性概括,完成了莱布尼茨和现代物理科学对于力来源的疑问。下节力的乘法定律可以包容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并得到关于力的自然现象和普遍法则的定量描述。

 

                 3        力的乘法定律

 

结束了力的的自然存在描述后,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内的定量分析是书中的另一项数学物理演绎过程。我们知道,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仅仅适于两个等效质点质量的定量计算,而对于多点质量的力场叠加合成技术就显得无可适从,而力的乘法定律具有对任意M个物体力的叠加运算能力,万有引力公式是等效于当M等于2时的力乘法定律的结果。由于推导、解释整个过程将占用较长的篇幅,这里仅给出相应方程的结论,有兴趣的可以参考本书。

这样,把握好参照系的变换,两个物体力场的相乘可以等效于万有引力的基本方程。在统一场论内,质量被认为具有普遍的相对性和有向性,因此,运动中的引力关系与运动方向相关,并与相应的空间场参照系相互绑定,详见本书。

这里顺便提出本书的另一组“运动乘法定律”是解决红移、紫移表象的数学物理描述,也是否定宇宙爆炸学说的另一组重要的实证性方程。

 

                      4        《宇宙中心说》简介

 

在地球中心说、太阳中心说分别被历史否定的今天,历经对数学、物理、交叉科学、哲学、意识的有机归纳和逻辑思维外延推论的情况下,确立了宇宙中心说,提出了在广宇静态空间下的宇宙稳动态循环模型。并用代数、几何和物理的基本逻辑演绎方式阐述了宇宙中心模型的存在现象。宇宙中心的存在是非显性的,因此宇宙中心说是依托实证科学的外延,含有非显性的科学学说。

    在数学上,除了应用经典的近世代数外,并建立了普适相对论定理、三元集合完集定律、复合几何、悖论运算法、参照系算法、有理无理数的转换、数系分类法、代数、几何的统一模型等一些超越经典的数学模型,并用这些具有自主创新的数学模型,解决目前数学、物理、科学存在的一些世纪难题。

在物理学上,建立了统一场论、空间场方程组、黑洞定律、黑洞定律力的机理、力的乘法定律、三元九维宇宙模型、物质结构相对论、量父量子模型、超光速事件和一般光速的量化表达式。红移现象的归因、生—物结构区间常数、观测系的概念、宇宙常用的9个参照系、参照系算法和复合理论、统一整体宇宙时空观、统一空间场方程组、由米和秒组成的物理统一量纲、宇宙中心模型、广宇空间模型等一大批高度抽象描述物理事件的创新模型,并用这些模型解释诸如星球自转原理、原子电子自转结构、4种力的统一、力的来源、生物手性、测不准原理、质量缺口直至宇宙对称性破缺的源由。用翔实的数学、物理学进行推导和演绎是本书的一个特点。

我们的宇宙空间场内不存在任何静态的真空,因为,我们可视的空间是宇宙同步场空间,不是一无所有的真空,也可以说是一个含有能量的空间场。在广宇空间模型才可能存在着静态的空间,我们宇宙的界是以真空的“无边”为界的。因此,这种描述也恰到好处地与爱因斯坦宇宙“有界无边”的宇宙模型相吻合。

    最后建立了宇宙中心几何模型的同步场轨道可以很好的解释目前天文学所观测到的红移紫移等现象,说明了红移现象是跨参照系运动乘法和生物视界合成的表象,而不是简单的宇宙星系的暴涨。这就使量子粒子微观理论与宇宙运行的宏观理论实现整体的自洽,并协调了经典动力学、相对论、量子论三者间的内在联系。限于篇幅,本论文只能对《宇宙中心说》一书力的来源和宇宙中心模型和一些观点、结论、概念给出学术上的简要叙述。

数学史上曾有过对“用数学描述生命”的追求。在建立与意识相关的数学表达式普适定理、参照系算法和与普遍存在于自然的完集定律及其各类悖点的概念是这个追求的基本数学模型,可以认为认识自然世界的数学模型是《完集定律》;而生命、意识、社会、自然4者交互关系的综合,其数学模型是综合有8个顶级方程组的《普适定理》。

自然是宇宙的最高境界,自然的问题是存在的问题,这种自然存在性的问题是不可能进一步获得其起源的归因。运动和力是一对互相依存的自然现象,因此,关于运动、力、和空间的起源归因是人类无法揭示的。运动、力、空间三元就是宇宙自然存在的完整构造,任何的物理描述都是这三个元的量化组成,因此关于宇宙起源问题即不是神造问题(因为神是人造的),也不是人类通过技术可以追究的出来的问题,用科学或数学的描述,宇宙起源是一个悖论问题,也是人类的极限问题。这种悖论和极限的存在是与我们可视空间场范围的有限性相关的,换句话说,是人类有限性的客观体现。

我们能够揭示的、明白的只能是宇宙的动态运行规律和基本模型而不是起源,这个问题在《宇宙中心说》一书用了新的数学模型进行完集论的封闭性证明。另外,书中也用数学、物理学详细地分析目前世界四大难题,即宇宙、生命、意识起源和物质结构。并编写2个附录用本书的理论对《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给出宏观的部分分析,只要宇宙观正确,难题就不成为真正的难题。

在对量子理论的深入探索而发现了量父量子结构和物质结构的相对性及黑洞定律、空间场三十几个方程组中,都是围绕着对宇宙中心模型严谨推理的肯定。指出了目前4维时空描述宇宙的元、维的不对称缺失,并在了解爱因斯坦光速不变原理的基础上恢复了宇宙空间内光速可变的一般量化表达方程。因为,变才是自然界的通性,不变只是特性,这从光的弯曲现象可以得到正确的推论,爱因斯坦光速不变是在特定的约束下(真空)成立的特性,不同空间场值下的光速计算由统一场论公式(6.4q)的光速普适定理给出。光速不变是普适定理绑定参照系方程内包容得一个合理的特例。

最后我们给出爱因斯坦所追求的有界无边的基本模型,并结合现代数学、物理学的基本运算方式,在以经典的质量、尺度和统一场方程相结合得出宇宙的关于相对于光子、电子、原子尺寸下的宇宙统一尺度和统一质量下的宇宙质量。

参考图13.1a,下面仅给出相对于光子的宇宙尺度和统一质量下的宇宙质量数值。

 

 

统一论用物理的统一量纲都是米(m)和秒(s)的n次组合,因此,统一质量不是“牛”而是用 n=-1)来表达的,相关的统一量纲和经典的量纲可以通过普适定理来进行等效变换。上面的数值是在具有特定的参照系成立,因此具有相对性。这样定义下的地球统一质量是9.8Hzt。那么,宇宙的统一质量就大约是地球的 倍。在书中有建立九个宇宙常用的可以进行“等价变换”的运算参照系统。为了配合结论相对数值的直观性,我们给出以下与《道德经》相匹配的宇宙中心模型图。

5            宇宙中心模型图

 

通过数学物理学的思维意识推论出宇宙统一运动规律后,我们建立了宇宙中心有界无边的基本模型图,这样的宇宙观和老子的宇宙观有融洽的同理性,有关与老子宇宙观的详细对应也可以参见本书。下面仅给出宇宙中心模型与老子《道德经》联系的基本图形说明,这个图形可以和上节宇宙相对于光子的尺度相互对应。宇宙中心虽然看不到,但通过人类科学这部天梯的思维连接,

宇宙同步场的一切动态事件与宇宙中心是息息相关的整体事件,是自然界普遍联系的“最大秩序”。宇宙中心模型与《道德经》具有上图描述的相关性。

 

                        

宇宙同步场的一切动态事件与宇宙中心是息息相关的整体事件,是自然界普遍联系的“最大秩序”。宇宙中心模型与《道德经》具有上图描述的相关性。

 

                         6      总结

 

自然界所有自然事件仅是动力空和黑体不同量化的集合,此外的一切如长度、温度、时间、质量、能量、光度、流量、照度都是人观的相对性量化事件。本文的几千字不足于完整地说明任何一个新概念的推导过程,更多的严谨理论和系统的有机联系在初版《宇宙中心说》书中论述。

《宇宙中心说》一书的学术理论旨在完善人类对自然界的合理认识,因此,除了运用实证和经典的现代科学理论、显性的自然现象外,也自主创新了不少的新的数学、物理理论体系,并涵盖了非显性自然科学的部分内容。而本文仅对亚显性力的自然存在的统一现象给出新的视角和解释,期望能为共建智慧宇宙的科学贡献自己的点滴心得。

 

[部分参考文献]

[1]数学手册编写组编著《数学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5

[2]张三慧编著《大学基础物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8

[3]牛顿著《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2006.1《光学》2007.1北京大学出版社

[4]哥白尼著《天体运行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

[5]爱因斯坦著《侠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6]笛卡尔著《笛卡尔几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

[7]韩民青主编《千年伟大思想家》济南出版社2005.8

[8]傅佩荣著《国学的天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9]科学难题编写组编《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6

[10]李喜先主编《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科学出版社2005.1

[11]国家职业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2005.7

[12]吕陈君主编《心灵简史》《智慧简史》《宇宙简史》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1

[13]江一泉著《宇宙中心说》分三册公证证号:泉证民字218421852186

[14]网址:http://yqjiang7.blo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