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姜:透支的商业地产更像是乱战中的闪婚


 

             辣姜:透支的商业地产更像是乱战中的闪婚

近来,楼市中土地争夺战正在各地纷纷打响,而卷入这场乱战的欲望无不是对未来的通胀预期和物业升值的垂涎,正当人们在为高房价的泡沫众说纷纭的时候,有着更大泡沫和严重过剩的商业地产,却在以仙人摘桃的心思在暗度陈仓。

 

商业地产的价格泡沫的巨大的,但却不是危及这个领域最致命的要害部位,而真正的要害部位则是极高的人均商业面积和正在以几何速度增长的势头,当悬挂在工地脚手架上的那片写着“一铺养三代”的广告布风中摇曳的时候,一场乱世中“闪婚就闪人”的念头,却正在吞噬着这个领域肌体。

 

我们知道,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均商业面积仅为1.2平方米,就连消费占据了GDP七成的美国,其人均商业面积也没达到2平方米,笔者曾在“白肚”“股沟”里像生命探测仪一样,对眼下商业地产进行了好一顿地搜索,结果,2008上海商业地产发展论坛上透露了最新的数据:按照户籍人口计算,目前上海的人均商业面积超过3平方米,如果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也达到了人均2.5平方米,当面对上海等城市的人均商业面积已经触及和超过国际通用的警戒线,且还有着大上快进的时候,感觉只有一个字:汗!

 

当我被这样的乱象忧患地吓出一身冷汗的时候,挤向商业地产的大鳄和小蛾们,却在赴汤蹈火地上演着一个“悍”字,且悍得很夸张很抒情,难怪美国佬非要把悍马卖给那些气吞万里如虎的中国地产悍将们不可。

 

在拉动内需愿望性的大旗帜下,商业地产或许是机会点,这是妇孺皆知的,但市场实际中内需明显不足,却继续加大严重过剩的商业面积,其潜在的风险估计连老街餐馆里的腐乳都会知道。

 

开发商业地产需要投资回报的同时,更需要商业业态的优良组合、永续经营和物业增值,而目光只盯在卖铺变现的短视做法,只能说是为诱惑大头下家而喊出来的“百年老店”的忽悠,其实质却在思量着如何把“闪婚”玩好。

 

可为什么04年以北京的巨库、第五大道、秀水街大厦等项目相继失败,且各地的商业地产泡沫和幻想都破灭的伤疤还在隐隐作痛的时候,如今又一轮的商业地产热却再度风起云涌,其实道理很简单,一是迷信于商铺是所有不动产物业中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产品,迷恋于巨大的利润空间诱惑;二是大鳄小蛾们都很自信有招商沃尔玛百安居等商业巨头的独门绝技,本想撩开姿势向市场踢个旋风腿,但一不小心却朝自己踹了个窝心脚,估计日后没人砸场子自己却把好戏给演砸了,就像喝完酒后再去唱卡拉OK,兴头上把调儿起高了,往后基本是没法唱下去了。

 

剖析上半年的地产走势,开发面积在陡增,土地成本在暴涨,楼市价格在走高,但商业地产的租赁价格却在大幅缩水,这预示着商业地产过剩的结果,也是未来后市不被看好的市场讯号。

 

记得中国社科院研究院曾这样说过:商业开发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销售,而是为了经营,可纵观中国各城市商业地产的整体态势,能做到这点的尚有几人?街头的经验告诉我,耍猴的人并在不在乎把猴耍得如何欢哧,在乎的却是耍完之后短平快的锣中碎银,所以在我们的耳边,总有着那些思路诡异的地产大佬们,牵强地把飞机的原理用在风筝上,时不时地在媒体上以下半夜电视购物的广告的语速和姿态吆喝着,以此来掩饰着行业的焦灼。

 

眼下的商业地产并没有到了世界末日,只是潜伏着巨大商业过剩危机,好在没有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但这并不代表商业地产的开发商们,该不该回家吃药。